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251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598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移情说是西方美学史上审美观源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详细严密地论证了移情说的产生、发展和历程。  相似文献   
12.
创造社是“五四”诗坛浪漫主义崛起的重要标志,它是新诗发展自身规律、时代本质特征和欧风西雨影响的必然。创造社的根本特征,在于他们“对于一种社会成规”的“破坏”与“创造”的“革命”,其个性解放与表现自我的情感气度构成了浪漫主义的诗歌境界与格调。同时,他们也表现出浓厚的感伤主义色彩,这是他们为“五四”诗歌所找到的一种更能抒发现代人苦闷情绪的浪漫的感伤主义抒情方式。1925年以后,也正是创造社的这些特征,导致了浪漫主义的消歇  相似文献   
13.
试论庄子的“道”与中国浪漫主义艺术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浪漫主义产生于对真与美的追求中。庄子的“道”与浪漫主义艺术是相依相承 ,互为因果的。 (一 )“道”是浪漫主义艺术产生的思想基础。 (二 )表现“天籁”美的最佳方法是浪漫主义。 (三 )浪漫主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8(4):100-107
作为现代性产物的欧洲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发生了误读,并在面对中国文学问题时发生了误判。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即争取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双重任务的长期艰巨性以及二者的冲突,是产生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误读与误判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秘书之友》2014,(6):F0003-F0003
正怀素(725—785年)唐时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是唐代书法高峰另一方面的表观,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和德国都属于现代化后进之国,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多有共同之处。形形色色的浪 漫主义艺术在此过程中极度活跃,对两国都产生了复杂深远的影响。卡尔·施米特与鲁迅是同时代 人,两人都对现代化宿命有清醒认识,同时也极力批判浪漫主义艺术潜伏的巨大危险与破坏性,本文 首先分析比较两人的浪漫主义艺术批判,进而追溯到其背后隐藏的两人的 “人观”之异同。然而尽管 痛苦求索,两人都没有为民族找到真正的良药与出路。鲁迅最终陷入绝望———反抗绝望的 “浪漫循 环”中,而施米特则自己深陷于浪漫主义之恶的极端———在纳粹罪恶之中无法自拔。本文试图证明, 这两位浪漫主义艺术的深刻批判者,其思想本身依旧未能逃脱他们所批判的 “浪漫”。而这最激烈地 启示了,必须找到一个本源的真实基础,才可能真正洞察批判浪漫主义,这也是本论文最后憧憬的 方向。  相似文献   
18.
易惠霞 《船山学刊》2006,(4):145-148
郁达夫与鲁迅都强调日记的真实性,郁达夫追求的是人性的真,鲁迅强调的是艺术的真;前者重在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后者意为临摹现实、感悟人生;前者表现为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后者表现为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前者明快畅晓,后者含蓄隽永。  相似文献   
19.
汪荣祖先生提出,五四时期的胡适不是"基于理性",不是"启蒙",而是"出于激情",充溢着"浪漫情调",倾向于浪漫思潮,这打破了学界对胡适的已有论断。以卢梭为源点的浪漫主义是对崇拜理性的启蒙主义运动的纠偏,其要质在于重振以情感为主体的自然人性,来抗衡历史发展中"工具理性"的偏执。笃信科学,把科学理论化为思想观念,并运用于学术研究的胡适,既已热忱颂赞"工具理性文明",又怎能归于卢梭一类的浪漫主义思潮?根据史实,在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卢梭式的浪漫主义在中国实际上已经有点"过气"的味道了,而把一生尊崇自由主义的胡适纳入浪漫思潮则更显得错乱。  相似文献   
20.
自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关于“原创性”的主张已成为现代西方社会从事艺术、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原则。在浪漫主义者看来,这种原则可以上溯至古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动力精神”,即一种自我创造式的变革精神,它是开启欧洲意义之门的钥匙。本文作者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开创性的“行动”能力虽是人类的伟大属性,却也是一种危险的属性,因为完全无视人类可能缔造的任何制度或法规,会带来极端主义的后果,人类不仅需要知道怎样去行动,而且需要知道怎样赋予行动以某种界限或形式的意义,还需要知道怎样使人类多元的行动、各种各样的行动者和睦相处。这是浪漫主义的伯里克利的雅典所没有提供的,它存在于罗马和毕达哥拉斯传统中。作者认为,今天,兼容、结合,正再生于当代世界主义文化之中,随之而来的是对浪漫主义的重估和贬抑.以及对适合于现在的古典主义的探索.作者PeterMurphy为澳大利亚Bal-larat大学高级讲师,美国ThesisEleven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