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90篇
社会学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周朝荣 《中华魂》2020,(2):F0003-F0003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于2019年12月17日下午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仪式。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为17。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军委机关有关部门、南部战区、海军、海南省以及航母建设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仪式。  相似文献   
34.
托马斯·杰斐逊的近海防御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托马斯·杰斐逊的防御性海军政策在美国历史上存在较大争议,他任内裁减海军,建造小炮艇,建设近海防御体系.杰斐逊之所以采取这种低调的海军政策,主要因为他更关心国内建设,保证军队对现任政府忠诚,避免与大国相争,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美国经济和外交的需要,但更多的是对贸易和国防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5.
张謇海权思想形成于世界海权争霸和中国海权危机的背景之下,是其救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渔业以维护海洋权利、发展海洋实业以争取海洋利益、重建海军以捍卫海权.在现实生活中,张謇还克服各种困难,努力践行自己的海权思想.张謇的海权思想及其实践在近代中国海洋意识提升、海洋权利维护、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人才培养等方面产...  相似文献   
36.
军事     
《领导文萃》2010,(4):11-11
中国走向海上强国之路 中国显然已经开始为建造航母做准备。港口城市大连的一个造船厂在没有掩护的情况下已经对前苏联海军废旧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进行改造。该航母是中国1998年从乌克兰购买的,2002年才运往大连。  相似文献   
37.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夕,英国局部调整了对日本和中国的政策,主要表现在英日同盟问题上,决定扩大同盟范围;在远东海军军备竞赛问题上,采取“一强标准”但遏制日本;在中国势力范围问题上,同意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实行各国共管中国。英国政策的局部调整表面看侧重于遏制日本,但没有改变英、日在华的相对强权地位,英国寻求的仅仅是保持中日之间的均势,英国推行均势政策的目的是从绝对的国家利益出发的。   相似文献   
38.
加强海军的军备建设是晚清"自强"军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李鸿章是建设晚清海军的实际组织者,他直接参与了晚清海军军备建设的全过程。本文试求从战舰购置与自造、海上火器的制造及引入、海军练兵三个方面探讨李鸿章为晚清海军的军备建设所作出的开拓性努力。  相似文献   
39.
谢茂发 《云梦学刊》2007,28(6):49-51
19世纪80年代后,晚清海军教育逐渐展开,北洋海军、福建海军、广东海军都创办了海军学校。1891年,南洋海军也创办了自己的海军学校江南水师学堂。学校最初招生严格,课程设置适当,管理较好。进入20世纪后,学校的招生放松,教学、管理也相应松懈下来。结果,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40.
张伟  乔清明 《理论界》2006,(3):181-182
在1894年爆发的甲午海战中,中国海军一败涂地。从军事方面来看,中日双方海军战略的优劣是决定此次海战胜负的重要原因,中国之所以没能制定一个正确的海军战略,是因为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的落后、对制海权的忽略和漠视、军事领导体制存在较大弊端、舰队的机动性和进攻性没得到充分发挥以及不注重海陆协同等。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对我们今天的海军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