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80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230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消费主义的快乐与痛苦 在《女权主义是为了每一个人:激情的政治》(Feminism is for EVERYBODY:Passionate Politics)这本著名的女性主义理论通俗读本中,美国著名的黑人女性主义学者贝尔·胡克斯(bellhooks)提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观点:“很多妇女现在‘归罪’于女权主义使她们必须得工作,这些妇女是大错特错了。真相是,消费资本主义才是导致妇女进入工作领域的力量。”  相似文献   
62.
消费政治并非是一个隐设议题,其内嵌显著的政治因素。民众通过消费间接参与政治,表达其政治态度,以此影响政府的政治、经济以及外交决策,并借助市场与政府形成政治互动,最大化实现消费层面的社会民众广泛参与,由此建构了消费者民众和政治消费主义的概念。现阶段,一是要对民众和消费者这两种身份进行区分,二是将对政治消费主义的本土化研究与我国消费治理的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63.
符号消费因其扬弃了单纯的"使用价值消费"狭隘性,从而直接促发了消费主义观念的出现和发展。大众传媒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具象性符码所带来的影像表现力由于能为商品附加更多的象征意义,使得媒介必然与消费主义不谋而合,共同带动大众文化的新发展,社会的整个大众文化形态也由此出现了商业逻辑主导下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64.
当下中国商业娱乐电影已经明显表现出媒体文化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其主要特点表现在:电影文本内蕴上的故事消费,电影形式表征上的符号消费,电影受众指涉上的消费与沉醉,以及意义、快感与文化认同上的倾向性与完形。商业娱乐电影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受众培育与引导、塑造,并非以暂时性的受众需要的满足为终点。  相似文献   
65.
现代性批判与生活世界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理主义、科学主义和消费主义既是现代性畸形发展的结果,又是把现代性推向绝路的动力.现代性的迷茫引发了现代性核心精神的偏离,人的生命意志的丧失和对生活世界的遗忘.但是,现代性并没有走向终结,通过深刻的反思与批判来重建现代性,还原诗性的生活,才能回归人的本质,把现代人重新带回本真的生活世界中去.  相似文献   
66.
任丽莉 《劳动世界》2013,(10):56-57
消费主义作为现代化资本的必然结果,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提倡物质消费至上,鼓励人们不断追求更高更新的物质享受,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把物质欲望的享受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费主义思潮对我国人民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大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通过分析消费主义思潮在不同方面的影响,可以从社会、国家、教育三个方面提出抵御消费主义在我国蔓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7.
《蜗居》人物台词反映出了城市人口的生存焦虑、情感和道德危机,以及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等当代社会思潮和社会问题。提高城市人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需要社会各界的多方努力。  相似文献   
68.
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活动交流频繁,文化现象的产生和传播广泛而迅速。全球性的文化变革给中国文化既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也带来了负面问题。我们必须建立起与全球化进程相一致的道德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兼容并包、博采众长,才能有效地防御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的文化霸权政策,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69.
许小委 《理论界》2013,(10):48-51
当人际关系变得可供消费之时,必然会造成人际纽带的脆弱,妨害“道德自我”的生成,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败和共同行动的不可能性.本文从消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现况、根源及突围的可能性论述了鲍曼对消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70.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消费意识形态逐渐向文学、艺术等领域渗透,文学的"启蒙"与"救亡"的政治教化功能以及"为文学而文学"的审美性功能被文学的消遣性、娱乐性功能所替代,文学评论界在这样的文化境遇中必须要有所担当和作为,既需要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又需要建构与当代文化环境适合的、人们易于接受和领悟的美学原则,这对作家和审美理论家都是一个严峻而有意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