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639篇
理论方法论   78篇
综合类   957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徐慧教授     
徐慧,女,汉族,1976年生,江苏高邮人,理学博士,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材料学专业硕士生导师。1995年9月至1999年7月在扬州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在扬州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无机化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7月来鲁东大学工作。现为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微纳器件和系统技术分会会员。  相似文献   
902.
北宋理学家的庭园山水境界是宋人"以哲思对山水"的显著反映,是理学宇宙观与人格观在庭园山水审美中的浑然统一:依据"理一分殊"之旨而重建天人体系,使小小庭园亦显现着宇宙的本体而涵纳万有;"观造物生意"不仅是在园景观物中体味宇宙运迈的自在生机,更表现着主体明心证道而融道德于审美的人生境界;理学关于"孔颜乐处"的理想人格的树立,使游园观物中与天地万物同流的"天人乐"具有了超道德的宗教性深度,丰富了宋人庭园山水境界的内涵,也深刻影响着明清园林美学的风貌品位。  相似文献   
903.
学界对司马光哲学思想的归属问题认识不一,既看到了他与理学之间的亲密关系,又囿于南宋以来的道统意识,不愿接受其在理学发展史上的宗师地位.实则司马光不仅与理学中人多有交往,主动参与北宋理学诸子的学术圈子,共同促成了理学初兴时期元气淋漓的发展局面;而且后世学人在题写有关司马光之书画作品时,对其学术品格与道学气象也十分推崇.但在程朱后学争胜门户、指认谱系的过程中,司马光逐渐被隔离道统,其理学宗师的身份也随之被消释掉了.  相似文献   
904.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亦是著名文学家,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百年来学界对朱熹理学与其文学每一类别及文学著述的关系基本都有研究,并且不乏重要的见解,但也存在着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有所不足,因而缺乏从总体上打通理学与文学关系的深刻见解。这就要求我们跳出单一的视角和范围,从整个中国学术文、史、哲贯通联系的视域出发,结合时代与历史的发展来系统研究、深入探讨朱熹理学与文学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意义,以推动未来朱子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05.
儒学发展到北宋出现新的变化。新儒学者们探求儒学经典义理,发现真正的儒家之道,当时称新儒学为“道学”。南宋中期道学分为两派,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和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在“遵德性”与“道问学”的治学途径方面发生分歧,致有“朱陆异同”之争。明代中期王阳明发挥心学,创立“致良知”之说,学术界再次发生理学与心学之争。王阳明为平息与调和争论,认为朱熹于晚年对其曾从事的传注训释的治学方法感到悔悟,同于心学之旨,亦合于“致良知”之说,遂编著《朱子晚年定论》。此论虽受到学术界的批评,却有助于阳明学之盛行。然而朱熹与友人的书简中偶有表示于“尊德性”工夫的欠缺,但这属偶然自谦之辞,在其去世前数年犹致力于儒家经典和其他典籍的训释考证,并不存在悔悟之事。《朱子晚年定论》在事实上不能成立,而借此欲调和或会通“朱陆”与“朱王”则属于主观的勉强牵合,于学理上也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906.
周敦颐被尊为理学宗祖,后世对其思想的理解定于朱熹的注说,《太极图说》中“主静”遂成为理学工夫论的重要依据。明代心学也上溯“主静”,诟争不断。“主静”源于先秦儒家,汉人明辨 “静”字含安静、主宰二义,至周敦颐独取主宰义以揭明人独立于“生生”的道德根据。然而朱熹注《太极图说》只取安静义纳入理学体系,从而开启明代倡“静坐”一系,始终无法厘清与禅修的关系。另一系主张在日用酬酢中实践道德,真正理解并继承“主静”思想,对人的道德理性有深刻的察识。可见,周敦颐“主静”说虽然因理学为后世所重视,却因偏读抹杀其道德建构的首创性,有必要回到理学之前重新发现“主静”说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907.
论新安理学的实践理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安理学作为产生于古徽州地区,以弘扬儒学传统、传承程朱理学为宗旨的理学派别,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就是深具实践理性精神。表现在:首先,新安理学虽宗儒崇朱,却并不盲目,表现出“求真”、“求实”的实践理性精神;其次,新安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轻商观念有所超越,表现出儒商结合的实践理性精神;再次,新安理学对儒家传统的义利观有所超越,表现出义利统一的实践理性精神;最后,新安理学关心社稷民生,表现出经世致用的实践理性精神。新安理学的实践理性精神不仅在历史上对徽商的形成产生了推动作用,而且在现代化建设中也不失其积极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908.
从颜元的思想转折入手是认识颜元思想的关键所在。颜元由注重宋明理学超悟的"孔颜乐处"之境界追求转为认同曾子的"三省吾身"的日常修身实践,既是其自身思想发展的逻辑演进,又是对"经世致用""崇实黜虚"之时代思潮的积极回应。颜元的思想转折从三个层面上体现了其不同于宋明理学的基本特点:一是在学术路线上由内在转向外在,具体表现为"理"与"事"、"理"与"气"以及"体"与"用"的关系;二是在修身方法上由超悟体验转向修证实践,表现在不同于理学家的人性论以及由悟到修和由静到动的修身方法;三是在理论形态上由倡虚转向务实,注重事功外王的实学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909.
周敦颐既是理学的开山祖师,又是推陈出新的礼学大家。周敦颐一方面强调礼乐的社会面相,另一方面着力挖掘礼乐的哲学内涵,为新儒学的创新与拓展指明了方向。周敦颐认为,"诚"是太极和本体,也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更是圣贤的修养工夫,其以"诚"论礼的思想为宋代礼的哲学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周敦颐看来,"中"意旨天下大治,是"至善"之性的呈现,体现于礼乐制度中,其以"中"代礼的思想为宋代礼学与理学的融合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相较二程和朱熹,周敦颐礼学思想理学化程度还不够深入,致使人们容易忽略其礼学思想在宋代礼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10.
"孔颜之乐"是宋明理学幸福观的核心问题,作为人生理想境界和价值取向,它涉及感性自然和道德理性两个方面。程朱理学将孔颜之乐归结为道德理性之乐,王学则注重孔颜之乐中的自然感性内涵,阳明后学更把"孔颜之乐"发展为重视个性自由之"乐"。针对理学和心学的分歧与对立,黄道周对孔颜之乐做了独到诠释,他以"乐性"作为人生之乐的基石,以"知性"作为实现人生幸福的途径。他认为,"孔颜之乐"是有待与无待的统一、道德理性与生活感性的统一、有我与无我的统一。黄道周理论阐释的思想旨归是整合理学与心学分歧,重建理学幸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