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5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68篇
理论方法论   64篇
综合类   802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41.
42.
蒋建国 《船山学刊》2007,63(1):173-176
清末广州报纸数量和发行量大大增加,随着洋货在广州市场的流行,许多洋行和店铺利用报纸广告推销洋货,洋货广告在推动洋货消费大众化,传播西方消费文化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43.
44.
清末新疆地区的茶叶贸易,主要包括湖南安化官茶交易、晋商私茶贩运以及俄商茶叶走私,呈现出国内茶商与俄国茶商之间无序竞争的局面。而其中官茶滞销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晋商大量贩运私茶以及俄商茶叶走私导致茶叶倒灌的结果。这一时期私茶案件的大量涌现,反映的是清末新疆地区茶市的混乱,具体表现为经济贸易纠纷频繁,中俄商人之间、当地民众与俄商之间矛盾冲突不断。清末新疆茶叶市场的乱象,根源于清廷及新疆地方政府应对的缺陷。  相似文献   
45.
近代以来,由于国家的积贫积弱,政府的软弱无能,致使边疆危机四伏。清末民国初年,中央与地方政府为改变西南边疆危机频发的状况采取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促进边疆地区社会发展。在当前非传统安全因素占主导地位的情形下,如何管理和建设边疆成为国家稳定、边疆安全、社会和谐建构的重要因素。就此而言,对近现代以来我国边疆问题的研究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6.
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西方文化已经不是“西学东渐”,而是如洪水猛兽般地涌入中华大地。但是近代化的图书馆传入和实践于中国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到清亡时近代化的图书馆才兴起。文章简要叙述了清末近代化图书馆在中国兴起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47.
所谓版权,亦称著作权,是指著者及其他著作权主体,依照法律规定,对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著作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时期的涉外版权纠纷问题,是中国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最重要的原初形态之一。关于该问题的研究,以往学者  相似文献   
48.
20世纪之初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新旧更替加快、中外交流频繁的时期.剧变的社会环境对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中国近代法律史学的产生提供了际遇.危亡时局激发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史学出现,而新的史学研究视野及理论则直接导致了法律史学的产生.清末的法律改革则加快了近代中国法律史学产生的步伐.此外,西方法律史学的引进与传播则给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创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9.
章惠萍 《晋阳学刊》2004,2(3):71-74
中国 传 统法 律的 一 个弊 端就 是 行政 司法 合 一、忽 视 程序 正义 。于 是,清 末 司法 改革 成 为清 末法 律 近代 化的 一个 重 要内 容。它主 要从 两 方面 来着 手 :一是 司 法组 织机 构 的改 革,二是 诉 讼制 度的 改 革。虽 然 最终 清末 司 法改 革进 程因 辛 亥革 命的 爆 发而 夭折 ,但 它的 历 史意 义不 容 忽视 ,对 我国 当 今的 司法 改 革有 着重 大 的借 鉴意 义 。  相似文献   
50.
刑讯在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运作中本有其特殊的功能. "海通"以来,西人却以之为中律野蛮的重要表征.甲午、庚子以后,西潮的影响愈趋扩大,朝廷和读书人开始自认野蛮,倡导包括废刑讯在内的带根本性的法律改革.修律大臣和朝廷高层并非从维持社会治安的角度,而是从收回治外法权的视角去思考问题,骤然废止刑讯(只保留死罪可刑讯),将刑部、御史和督抚认为废刑讯将不利于审讯的谏言置之不理.结果废刑讯的谕旨实际得不到很好地执行,原来寄予厚望的西式审判厅之效果也不理想,反而导致讼狱积压、滥用非刑的恶果,于斯可见清季修律急于收回治外法权而不顾实际国情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