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6篇
  免费   488篇
  国内免费   76篇
管理学   862篇
劳动科学   42篇
民族学   226篇
人才学   165篇
人口学   178篇
丛书文集   2321篇
理论方法论   456篇
综合类   5899篇
社会学   1091篇
统计学   740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568篇
  2022年   507篇
  2021年   565篇
  2020年   472篇
  2019年   474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447篇
  2015年   490篇
  2014年   781篇
  2013年   657篇
  2012年   792篇
  2011年   816篇
  2010年   755篇
  2009年   626篇
  2008年   777篇
  2007年   517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5 毫秒
421.
居住空间是城市社会空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大规模扩展,城市居住空间的结构分异已然成为不争的客观事实.通过对杭州市商品住宅面积、类型和价格分异的讨论,勾勒出目前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分异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透过阶层分化与居住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来探究居住空间结构分异的动力机制,以便提供一些居住融合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422.
刘芊 《云梦学刊》2012,33(3):120-122
室内空间装饰设计的文化因素会自觉不自觉地制约和影响着人们室内空间装饰的审美意绪。其执业者只有很好地把传统文化、地域及习俗文化兼一统筹思考并引入到室内空间装饰设计中去,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及客户的审美欲求和生活需要。岳阳室内空间装饰艺术不乏这样的典范案例。  相似文献   
423.
叙事的空间因素不仅是单纯的文学技巧,而且隐藏着叙事主体的态度,是对叙事评价的强化;从人物和空间的关系出发,可以将空间区分为和谐性空间、背离性空间和中立性空间,这三种空间形态显示了强化叙事评价的不同方式;而且,三种空间形态背后隐含着各自的文化因素,同时,这些不同的空间形态反映了叙述者不同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424.
为了回应后学的“理论终结说”与“戏剧衰退论”,伊瑟尔在文学人类学视阈下,重述虚构与想象在文本游戏中的相互作用,并且绘制其历史流变的美学图谱,进而搭建主体间性交往诗学的理论框架。伊瑟尔藉由转换问题的提问方式,达到如下双重目的:一是阐释早期接受美学所遗存之“何为戏剧”与“戏剧何为”的不解之间,二是呈现公共观演空间中身心一体的戏剧交往。  相似文献   
425.
张光英 《东南学术》2011,(6):273-283
用地理学方法对文学作品作出地理空间解读的研究在国内还处于尝试阶段,尽管国际地理学研究领域有段义孚等已经做了有益的开拓性研究。本文在国内首次运用时间地理学研究理论,通过地理学空间的阅读试验,尝试把新人文地理的视角引向文学研究领域中关于文学作品文本的研究,也把文学研究领域中关于文本文学视角的研究引向新人文地理的世界。时间地理学把人放在时间、空间中考虑,在时间地理学研究框架下,活动被作为一种常规发生的习惯行为来研究,强调了移动在行为空间中的重要性。研究认为:在传统的小说文本研究领域,关于小说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分析往往是站在全知全能的角度来分析其一般特征,掩盖了作者赋予的小说核心人物个体活动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而借鉴时间地理学的活动路径的研究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有助于从个人生活层次上确认小说核心人物活动空间结构分化的阶段,从而认识小说人物行为空间的形成。结合人文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发展对小说文本中人物时空间的研究是今后人文地理学学科拓展研究视野的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26.
《琼州学院学报》2021,(1):83-90
美丽乡村语言景观是新型乡村关系与结构的可视化表达,其表征体现在标牌的类型、语码、字刻和置放等方面,由此可折射出语言态度、社会文化发展程度等信息。美丽乡村的空间话语模式优点在于注重历史文化氛围的构建、注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理念的宣传和对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积极落实,不足在于景观表达较为粗糙、信息值获取率不高。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对语言景观与空间话语的构建,其路径包括设计景观特色和加强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427.
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1993—200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值合计约0.05—0.07,表明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2)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3)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表现为以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为主,但是也有空间负溢出的证据。(4)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多维要素中,劳动力和其他公共部门的资本存量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弹性仍然较大,新经济增长因素与新经济地理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28.
"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首先从人类学意义上讨论了"地域文化"的基本概念,认为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不同地域内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不同,便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其中,体现群体人格的深层次文化是判断地域文化差异性的主要依据之一.其次,从研究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出发,讨论了地域文化的学科分类和研究方法,认为地域文化研究应当属于人文地理学范畴,它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文化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边缘学科.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既要涉及文化学的方法,又要借助地理学的手段.  相似文献   
429.
住房商品化与中国城市阶层空间分布的重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同质聚居”是社会分异的自然结果。但是在福利分房的制度下,住房与社会阶层之间的联系被人为地压制了。住房商品化赋予了人们择居的自由,从而引发了中国城市各阶层在空间上的聚集。城市阶层在空间上的聚集适应了城市居民空间分异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因空间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社会资源占有上的不平等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30.
空间理论视域下农民工“城市不融入”探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现阶段,农民工作为城市化的建设者和贡献者,遭遇到无法融入城市的不公平境遇。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空间理论为解释农民工“城市不融入”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视角。基于空间理论分析,造成农民工“城市不融入”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空间设计下的户籍制度具有双重逻辑:既带来“城”和“乡”空间对立,又形成“农民”和“市民”身份排斥;地域空间中,住房的缺失与“城中村”形成,“寄生空间”与“城市空间”对立;认同空间中,“市民”的空间排斥和“农民工”的自我怀疑无法达成心理共识。要解决农民工“城市不融入”,应在制度空间、地域空间以及认同空间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