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6篇
人才学   3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41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2123篇
社会学   129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考察了《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都"类范围副词的分布情况,42本方言词典中收录的"都"类范围副词共54个,"都"基本上是一个南北通用、方普共用的范围副词,除"都"外,某一方言区不存在占绝对优势的通用"都"类范围副词。  相似文献   
992.
方言翻译转换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常见于文学翻译,甚至是口译,有时成为翻译棘手的问题。翻译时可能经过方言与标准语互译的语内转换过程,其语际转换结果有二:标准译语和方言。由原语方言、标准原语、标准译语和译语方言四大要素可演绎出七种方言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993.
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材料中出现了指示代词“这”、“那”单独表处所的用例,这种语法现象不是沿着“这里/那里”→“这儿/那儿”→“这/那”的顺序发展演变而来的,而是与“这”、“那”自身的性质有关,而且古代汉语中就有指示代词单独表处所的传统。现代汉语中“这”、“那”单独表处所是其自身功能和“这里/那里”→“这儿/那儿”→“这/那”两种现象的合流。  相似文献   
994.
"方言"考     
李先耕 《求是学刊》2006,33(6):104-109
现代语言学传入中国后,人们便用“方言”来对译“dialect”。但事实上两者并不完全对应。“方言”这个词语大概可以汉代扬雄所著的《方言》一书,但书中包含了一些非汉语的异质成分。历史上,“方言”“国语”既可以指汉语,也可以指其他语言。文章试图清理有关材料,就中国古今不同的语言、方言称谓作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995.
21世纪汉语电影中的方言和现代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考察21世纪初期几类中文电影的方言使用情况。其中的方言体现了不同的中国概念、不同的文化想象和身份建构,代表了不同的现代化水平。这种多方言现象反映了在当代中文电影中存在多种文化身份和主体性。鉴于此,使用“汉语电影”概念来描述当代中文电影将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996.
河南武陟方言的子变韵及其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顺心 《殷都学刊》2008,29(3):128-132
武陟方言的子变韵比较成系统,而且与基本韵母的对应也很整齐。子变韵的语法功能基本与普通话相当,但是也有不同,最明显之处就是量词多使用子变韵形式。由于基本韵母与子变韵演变速度不一致,因此造成了基本韵母与子变韵的对应纷乱复杂,只有通过跨方言的比较,才能理清二者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7.
汉语动词重叠式语义上具有时间短、动量小的意味,而语用上并不真正表示时间短、动量小;它在语用上具有舒缓的表达功能.形成这种语用功能的原因是:这种重叠式都含有或隐含"一";"一"既可以表示最小又可以表示不定指.其他语言和方言中也有类似现象,可作为印证.  相似文献   
998.
赵元任早年的语言学研究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代语言学创建及其影响的大背景上,研究赵元任引进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同时借鉴中国传统音韵学原理调查汉语方言,发展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历程及其学术影响;指出只有贯通中西、融会古今的学术研究才能汇入世界学术的主流。  相似文献   
999.
杨钢 《天府新论》1990,(2):85-87页,F003
  相似文献   
1000.
汉末刘熙的《释名》,虽然是一部采用声训的方法,对当时的汉语通语进行词源探索的一部著作,但却保存了许多关于当时的方言,尤其是刘熙的故乡青徐方言的宝贵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包括当时方言的部分词语,也记载了当时方言音读的某些特征,而且还有一些发音方面的细致描写。这无论是在方言的描写研究方面,还是对后来的审音之学,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