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迎接中国传统的“七夕”节,杭州地铁1号线“爱情专列”由卡当网策划设计并包下广告权,车厢选取古代三大经典爱情主题: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许仙白娘子的情定断桥、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同窗共读,萌萌的6大主人公全部都是基于卡当网的吉祥物嗡嗡为原型衍生的。  相似文献   
42.
肖爱玲 《唐都学刊》2008,24(5):114-117
为探明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问题,论文通过概要分析我国已有的十余处源地的逻辑论证特征,综合历史文献与牛女传说发展演变过程以及西汉武帝修筑昆明池和牛郎织女石像的历史背景,指出西安市长安区斗门才是牛郎织女传说的真正发源地.  相似文献   
43.
<牛郎织女传说>作为一种口头叙事行为,遵循着叙事的一般规律,其隐含的多种叙事信息在同类传说中具有鲜明的典型性.传说的人物有行动元和角色的交叉互构,情节有紧凑的矛盾冲突,场景有跳跃性的画面设置,表层结构呈波浪式起伏,深层结构含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4.
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在日本经历了脱落、遗失、添补的发展过程,期间融合日本文化、风俗习惯形成了一个更符合日本文化传统的七夕节。在文化的吸收、演变、融合中,日本人着眼于保留本国的主要制度及价值标准,从而使日本的七夕文化不仅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记,而且让以仙台为主的多个日本城市走出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的七夕文化之所以在日本得以传播和传承,与日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中国七夕文化的认同和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45.
李若熙 《民族学刊》2018,9(5):53-63, 111-116
在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下,牛郎织女故事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互相影响,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南北方少数民族多改编了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结局,以牛郎织女或在天上或在人间一起幸福生活为结局,并增加了考验女婿的情节。同时,南北方少数民族演变至今的牛郎织女故事也呈现出一些不同点,如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程度不同,故事中所体现出的生产方式不同,仙女下凡的原因不同,主要人物“牛”与“鹿”的不同。其中的共同性反映出同一母题在不同民族间孳乳、传播的互动影响及文化相融的稳定性,也体现出不同民族反映世界、表达情感的共通模式;而其不同则折射出不同民族宗教信仰、人情风俗、民俗心理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6.
洪树华 《江汉论坛》2003,(10):66-68
"牛郎织女"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众多的原型意象之一,它反复出现于诗歌中,如同许多网结一般联缀着诗歌的传统,传达出不同诗人的独特的审美的情感体验,注入了诗人的新鲜的血液,积淀了民族的原始心理内涵.在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牛郎织女"的原型解读中,我们看出中国古典诗歌的原型意象具有两个显明的特性民族性与增殖性.  相似文献   
47.
出石诚彦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很有影响的汉学家。他在1928年发表的《牵牛织女传说的考察》是20世纪研究中国的牛郎织女传说与七夕风俗最系统、最深入也最具创造性的论文之一。同时,其论文视野开阔,也很注重文献运用的学术规范。他第一次将天汉(银河)同汉水联系起来,同时对牛郎织女传说的形成加以探讨,引述日本和欧美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很多。30年代以后,由于日本的侵华战争,中日两国长时间在学术上隔绝,作者去世早,他这篇论文在此前中国学者的论著中没有被引述到。  相似文献   
48.
牛郎织女》的产生跟周、秦民族的交融密不可分,《史记·秦本纪》、秦简和汉末魏初的《三辅黄图》都说明这一点,现存于西安附近的西汉牵牛织女石像更是证据。庾信《尉迟氏墓志铭》中的织女庙当在西安至陇东、南一带。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牵牛(牛郎)、织女的祠庙、纪念地被遗忘或变为同董永故事相关的祠庙。从陇东的乞巧风俗看,牛女传说和相关风俗在这一带长久流传,陕西很多县的乞巧风俗同陇东的相近。古代陇右、陕西中部一带的诗人也都有大量的咏七夕和牵牛织女的作品。  相似文献   
49.
在山东沂源县牛郎官庄村,"牛郎织女"是最重要的村落主题.在牛郎官庄,至少有四种以牛郎织女为主体的重要的叙事形式:故事、仪式、文献和空间.这些叙事形式之间相互论证、相互补充并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群落.这个叙事群落将牛郎织女故事与牛郎官庄的地方社会紧密地连接了起来.  相似文献   
50.
牛郎织女传说经过长期流传,相沿而形成人们所熟知的情节,并极其稳定地在民俗文化中传播。虽然由于农耕文化男耕女织家庭模式改变,"七夕"由农耕色彩转为历代文献所记载的妇女"乞巧"娱乐活动,但其"鹊"、"桥"合理的文化意义仍保留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