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湖南在北宋以前,学术思想不具有全国性影响与地位,直到北宋湖南道县周敦颐①著《太极图说》、《通书》,创立"濂溪学",才标志着湖南学术思想在全国重要地位的确立。周敦颐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在他及其弟子理学思想的影响下②,催生了极具经世济用的"湖南理学",或曰"湖湘学派"、"湖湘文化"。湖南理学或湖湘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培育了一种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12.
社工,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响亮的名字。越来越多的人渐渐发现,社工就在我们身边,但是,社工看起来却又不同于我们,他们具有—种似乎更加温暖、更加坚韧、更加特立独行的行为风格!  相似文献   
13.
徐弘毅  赵越 《社区》2013,(2):5-5
当书店纷纷比照着SHOPPINGMALL的规模和样式经营的时候.阅读,成了这个时代的奢侈品。置身于那些海纳百川的大型书店,已经再也闻不到纸墨之香.更无法跟随心灵所引仔细揣摩哪一种《悲惨世界》的译本才最精到,因为在那里我们的心不得不是乱的。  相似文献   
14.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性格向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昭示了道德人格建设的方向。作为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特立独行的悍将,高举"立人"和"张灵明"两面大旗,用科学理性的工具向貌似仁慈和善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事着破坏性的建设工作,体现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博大胸怀和高瞻远瞩的思想家风范。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今社会中有这样一个人群,在人们眼中他们的外表“包装”得令人诧异:夸张的造型、怪异的服饰。但是他们的内心隐约中还充斥着理想与激情,他们的行为是那么特立独行,他们的价值观似乎也不被长辈们所理解和接受。对于他们来说,仿佛一切没有什么不可能。这让家长们,以及学校和社会对他们“另眼相看”,并一度感到无所适从。渐渐地,人们便以新新人类来称呼他们。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出现这种现象不难理解,可以说,是这个商业化的社会用现代科技手段塑造了这样一批人。  相似文献   
16.
韩浩月 《社区》2009,(2):11-11
素不相识的韩寒和陈丹青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相遇,前者特立独行,凡是大多数人同意的他反对,凡是大多数人反对的他同意;后者频频对中国当代社会作出尖锐批评,有“老愤青”的荣誉称号。这两位在以创意见长、特别喜欢制造话题的湖南卫视的撮合下,如果不产生点“彗星撞地球”的谈话效果,简直对不住该节目高端精英访谈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刘华萍 《理论界》2009,(11):86-88
福柯与李敖,一个是20世纪特立独行的伟大的哲学家,一个是中国台湾著名的狂傲不羁的历史学家,两者都生活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交织背景下,他们不仅在个人生活领域极为相似,而且在理论视阈和观察视角以及研究方法上都有某种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8.
《金陵瞭望》2007,(12):61-61
作为晚清有名的学者、地理历史名家、人口理论家。汪士铎一生著作甚丰,有《汪梅村先生集》、《悔翁笔记》、《南北史补志》、《水经注图释》、《服礼记》、《仪礼郑注今制疏证》、《水经注补辑》、《广韵雅广韵声纽表》等,但时至今日,关于汪士铎。最引人注目、引人争议的还是他在人口理论、妇女问题等方面特立独行的主张,而被后人戏称为“近世南京名士中一大怪物”,  相似文献   
19.
阳文湘 《职业》2012,(12):179-180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代言人。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笔者摘选李清照前期和后期所经历的不同生活境况,以及一连串的变故后所作的词,来分析她的词作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史上,天才与悲剧往往有着不解之缘。他们生前受到命运的捉弄,死后还遭到世俗的非议。李渔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可以说,李渔是矛盾的集合体,或者说是集多种矛盾于一体的特殊人物。在那个时代,他竟可说成是个“异类”,且“人以俳优目之”:出身商贾家庭而非簪缨世家的门第,携女乐游缙绅之间享受生活,行不当时,纵情声色,命定为“真士林所不齿”,自然被斥之于文人之外。而另一方面,李渔多才、多艺、多产,其文学创作众体兼备,内容庞杂,无疑又是个特立独行而又成就斐然的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