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10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今天唯理的科学主义将人类变为技术的奴隶,唯人的人本主义又将人类变成了啃吃苹果的害虫。今天文化的生态问题更为严重,文化冲突的原因不是“异”而是“同”。这种“同”不是中和的“玄同”,而是排中的惟我独尊的“同”。在玄合佛教文化、引进科学文化的土地上,玄象辨征反而没有自己的生存名目,在概念泛滥的今天而面临“物种”问题。悟性文化与理性文化是两个不同类型文化体系,玄象之道与概念之理是各有长短的互补关系。笔者妄言《老子》首章,祈专家学者念生态保护之心而续“玄”祖宗之香火。  相似文献   
52.
论陈郡阳夏谢氏家族显赫所张扬的文化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仕西晋的谢氏家族人物 ,于东晋时转儒为玄 ,既居庙堂 ,又寄情山水 ,以积淀的家族文化 ,各展所能 ,各现其才 ,使谢氏门户稳定在一个极限水平上。谢家事功显赫 ,所张扬的文化活力丰厚而浸润  相似文献   
53.
台湾寺庙在其适应台湾现代社会旅游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方面,作了某些探索,也产生了某些负面 影响。作者三次赴台考察、讲学,就所见所闻,对台湾庙会与旅游观光,用典型事例作了多层面的论 述,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4.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从理论上明确提出诗歌“意境”的概念,并对之加以探讨的,是中唐时期的一些作家和诗歌理论家,这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理论的正式诞生。然而诗歌意境理论的诞生,绝非偶然,它与前人及同时代的文艺创作、文艺理论、学术思想及哲学理论观念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郭靖 《南都学坛》2014,(3):122-123
<正>神话动物是汉画像石中常见和表现最多的对象之一,主要有龙、朱雀(凤凰)、玄武、麒麟、獬豸、穷奇、阳乌、开明兽、飞廉、九尾狐等,由于他们的表现内容不同,组合形式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具有了社会属性,基本功能有三点:一是教化,二是辟邪,三是祈福。一、龙南阳汉代画像石中神话动物形象中最多的就是龙,按功能划分可见有呈祥示瑞的、辟邪的、兴雨的、升仙飞腾的……塑造了龙的卓绝不凡的诸多神异特性。从南阳  相似文献   
56.
本文简要考察了明清女性参加庙会的概况,认为一向很少参加社交活动的明清女性是庙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明清女性受礼教的压迫深重,有着现实生活无法满足的需求,而庙会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使女性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  相似文献   
57.
58.
在近代中外关系中,中德关系是重要而又特殊的双边关系。文化交流视角下的中德关系研究,呈现出西学东渐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对德国思想文化的憧憬、模仿与内化:洋务期间中德的军事交流,不仅有助于德国在华良好形象的构建,而且为教育近代化奠定了基础;自清末新政起,中国教育近代化深入到制度层面,其学制演变中德国的教育理念贯彻始终;新文化运动兴起后,以科玄之争为代表的文化论战,对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论战所体现的不仅是对西学的继承,更是中西文化交融下的创新性发展。然而中德之间不平等的文化交流,使得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在西化与本土化之间游移不定。  相似文献   
59.
百年前中国的仁人志士围绕着民族复兴提出了诸多社会改造方案,其中因直面社会弊端根源而具有现代中国构建意义的是作为1840年以来中国思想交汇点的“科玄论战”。由于“科玄论战”的双方将自我主张与“唯物的历史观”相隔离,这使得“科玄论战”成为了不彻底的思想启蒙。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传播与发展,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实践主体”与“主体实践”关系的维度明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实践主体”与“主体实践”的明晰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百年思想的启蒙,是“中国道路”的逻辑始点。  相似文献   
60.
古代文论话语体系的研究,对于“文献材料”已形成了“路径依赖”,但在人文学科中,研究主体对于“文学现象”尚需有整体性、模糊性、体验性的审美直觉。古代文论话语体系的概念范畴,通过汉字的选用、阐释、教学,遗传了中国远古时代的文化基因,我们可以通过对于相关汉字的审美直觉来探讨这些文化基因,并对这些概念范畴进行更远的历史追溯。以“玄”为例,通过审美直觉,可假设“玄”之初文取“蚕上山吐丝”为象,其场所为“幽”(蚕室),因“幽”而有古代文论概念范畴中的各种衍生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