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在清初,陶渊明的接受研究主要表现在王士稹、王夫之、叶燮对其孜孜不倦的继承上。文章以王士旗为例,重点突出他对陶渊明人生的认同与接受以及艺术风格的认可和继承。  相似文献   
32.
作为清词中兴基础的明词复兴是明代俗文学复兴的一部分,它是受到曲文学的带动而出现的,并因此而带来曲化的问题。明清之际的词曲之辨就是为了解决明词的曲化问题。云间派词论的集大成者宋徵璧以雅俗之辨看待词曲之辨,以诗化对治曲化,这一理论为王士禛等广陵词人所接受,成为清词发展的基本思路,为清词中兴扫清了理论障碍。  相似文献   
33.
34.
35.
明清诗学在很大程度上受严羽诗学的影响,清初著名诗论家王士禛的诗论亦如此。王士禛论诗以提倡清闲淡远、含蓄蕴藉的“神韵”著称,诗歌的这种审美特征实际上源于严羽。王士禛在诗歌审美特征论、创作论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严羽诗学思想的影响,他们诗论的基本宗旨体现出了相当的  相似文献   
36.
清代诗人王士禄、王士禛成就卓著,影响深远。二人早年初登诗坛时一起编选的明清山东掖县诗人诗作《涛音集》,是他们总结明清山左诗歌、阐发诗学观念的一次自觉实践。这部选集早于王士禛的《唐诗神韵集》,其评点集中体现出他们对杜甫“老成之境”和唐人“妙境”的推崇,审美上倾向于雄浑高古和兴象神韵两种风格。这两个方面是二王早期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二王尊杜与贬杜、神韵诗学观念的形成以及二王诗学的联系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王卓华 《中州学刊》2006,(4):209-211
著名诗人、评论家、出版家邓汉仪为清初诗坛旗手之一,他与当时许多诗人交游唱和,谈诗论学。其晚年与王士禛、孔尚任的交游酬唱具有典型意义。这种交游酬唱是新贵与遗民之间的接触,透视了清初文网的宽松和自由。同时这种交游酬唱又使邓汉仪与王、孔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客观上也推动了清初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8.
王士禛与遗民群体的交往主要集中在其五载扬州推官期间。他千方百计赢得遗民群体认可,为其在文坛以至政坛发展铺石筑路,是王士稹与遗民交往功利目的的初始。进而对遗民群体持以似有还无,若即若离甚至敬而远之的态度,是王士旗与他们交往的功利心态发展演变过程的体现。最终,“鸟尽弓藏”可谓是王士稹与遗民交往的功利目的实现之后的必然结果。王士禛对遗民群体的“用行舍藏”,顺利完成了自己文学地位的确认以及政治功绩的积淀,某种程度上也使其成为了满清统治者怀柔文化政策的执行者。  相似文献   
39.
由王朝中枢直接出面直接干预诗歌创作,是清代诗歌史的特殊现象,这一点造就了清代中前期诗歌台阁风气一统天下的畸形发展状态,造就了王士禛"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交替成为康熙朝至乾隆朝前期诗坛主导风气的现象.直到乾嘉之际,随着时势的变化和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人的冲击,情况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40.
董其昌是晚明著名的书画家和文艺理论家,也是万历时期八股文“机法派”的代表人物。本文将董其昌置于明清文论的脉络中审视,梳理其文学思想在师承、同辈和后世三方面的影响。董其昌的文法论受到唐顺之、莫如忠文法论的影响,他的平淡观与同时期公安派的性灵说有相似之处,但是在反对拟古方面不如公安派态度激烈。董其昌不主张抛弃所有形式的因素,而是提倡“先工而后淡”,他所标举的“平淡—逸品”的审美观念,启发了清代诗人王士禛阐发神韵说。董其昌的画学思想与神韵论的相似性,体现出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对意境追求的互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