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2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69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08篇
理论方法论   363篇
综合类   2303篇
社会学   10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现代文学批评史写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是正统文学史观自身的修复期和瓦解期.王永生主编的现代文学批评史表现出这样的基本特征,一方面要维护正统文学史观蕴含的历史总体性,另一方面试图修复它的学科性.作为新一代的学人,温儒敏悬置现代文学批评史的总体判断,而刘锋杰则坚持八十年代的启蒙主义和审美主义,他重申现代文学的未完成性,这是对总体性问题的重置.到了新世纪,在“复数现代性”的语境中,旷新年和余虹按照不同的路径重述现代文学理论史,旷以新左派的理论来激活左翼文学理论的反抗活力,而余虹则试图在新的知识条件下拯救出文学对历史发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32.
泓峻 《文史哲》2012,(3):46-53
近年来,有学者对学术界在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问题上通行的看法提出质疑,认为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是北洋政府借推行北方官话与南方政治势力争夺文化领导权的语文革命;胡适文学革命理论是在误读西方历史基础上的向壁虚构,他关于文学革命历史的叙述夸大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五四新文学家及语言学者对现代语言变革的贡献。我们认为上述观点是受西方学者解读西方近代语言变革历史时所使用的"语文政治学"研究视角启发而产生的结论,此结论严重偏离了中国实际。实际上对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北洋政府的态度往往是保守的,有时候甚至是反动的;其承认与推广国语运动的举措,是被动滞后的。国语运动是一场以教育与文化普及为核心目标的现代启蒙运动,无论当时的学者还是政府,并没有多少南北政治方面的考虑。胡适文学革命理论成因复杂,它触及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时最核心的问题,胡适等白话文学运动的"旗手"对国语运动的贡献也得到了国语运动阵营的认可。相对于胡适因无法忘掉中国自身问题而误读西方文艺复兴史而言,由西方理论出发造成的对中国自身历史的误读,更是需要反思的。  相似文献   
233.
范丽珠  张娟 《河北学刊》2023,(2):164-171
在强调家庭价值的儒家文化圈,为何多子多福的价值不再见容于现代生活?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固然与生育率下降有着相关性,但也需要注意现代化进程对于传统婚育观念和个人生命意义所带来的持续冲击和改变——现代性导致个体从具有凝聚性的道德规范和社会共同信仰中逐渐抽离出来,个人与原有的社会角色和责任之间脱嵌。本文在检讨现代性对婚育制度带来各种挑战的基础上,确认在当今时代婚育制度仍然是活着的社会制度,人口问题与人类婚育的社会属性及其社会功能密切相关。鉴于现代国家透过公共政策和社会福利在调节生育率方面收效甚微,本文提出重拾“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价值符号,探讨中国固有的家庭主义伦理价值制衡现代“个体权利”过度扩张之可能,并关注现代社会婚育形式的变通和策略性转变,寻求走出集体性生育困境之途,让中国的生育率逐步回升到更替水平,以使中华民族人口得以正常延续。  相似文献   
234.
“世界—国家”理论是雅克·比岱以自创的“元结构”方法对全球化时代现代性之本质依据与运演规则的阐明,为揭示当代世界体系的客观现实提供了终极视角。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中央性与“世界—国家”中央性之间的矛盾,即“元结构”的现实形式与普遍要求之间的矛盾,而构成“世界—国家”范围内的斗争应当由此予以思考。清晰梳理并客观评价比岱的“世界—国家”理论及其方法论基础,不仅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比岱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深层哲学内涵,对于深化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与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35.
当前我国已进入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期。群体性事件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然现象,它是社会公众获取自身利益的一种非政治性的、合作逻辑下的非对抗性抵制行为。包容性民主,作为克服现代社会危机的新途径,为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消融提供了一个解放性方案。  相似文献   
236.
伦理叙述都可以被看作伦理表现。伦理表现的道德语言是选择性的,无论何种建制性范式和日常性语言,都不可能是唯一性的。伦理表现的道德事实是建构性的,无论是实在论的客观意义情愫还是非实在论的情绪化指证,都蕴含着道德虚无的逻辑可能。至于伦理表现的道德审美,不管是道德喜剧还是道德悲剧,也都存在着诸如道德欺骗或道德恐怖的理论可能性。道德教育必须从适恰的辩证实践理性出发,小心翼翼地被当作是基于尊重并通过沟通,然后达成谅解性共识,进而获得各攸关方精神和谐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237.
在维希留看来,伴随交通和通讯技术带来的时空压缩,正在改变环境的尺度和维度,并因此在整体上给我们的生存造成破坏性后果。他提出一种灰色生态学构想,把技术及其文化后果置于生态学关切的根基。维希留认为,距离污染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颠倒、地理多样性的消失和人与人亲近关系的瓦解,因此是比实体污染更为重要的生态问题。灰色生态学通过速度揭示了人类改造世界过程中技术对环境性质的深层影响之新的维度,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生态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38.
现代性伦理把道德产生和道德标准都归根于社会,依凭社会寻求普遍的、理性的道德规范,由此造成个人道德责任感的扭曲和道德判断能力的衰退.后现代伦理则把道德交还于个人,在承担绝对的、无条件的和非对称的责任之中,个人成为真正的道德主体.在后现代伦理之思中,自主和自由的道德责任,使得个人道德行为具有风格化的美学特征,个体的道德生活呈现为一种生活的艺术.  相似文献   
239.
后现代所推崇的物理化的场域概念为我们带来了对权力的吸噬性和复杂性的认识。然而场域的混沌性使我们无法明晰权力运作的真正机制,也难以找到遏制权力的有效途径。权力的矩阵原理开启了权力布控研究的新视角,矩阵的行列图式、运算和秩、逆性质解密了权力的布控、集发、繁殖和归位等多种形态与演变机要。各种力量在简约的纵横对峙中演绎了本性的多维关联,并展现了现代性病灶的多种症候。  相似文献   
240.
就当前文学史写作对道家文化的研究来说,最大的一个问题乃是文学史家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手段上的本末倒置。对道家文化的文学谱系学描述这一研究手段,自1990年代初开始就一直凌驾于祛魅现代性神话这一研究目标之上。既然历史真实在文学史家的叙述中无迹可寻,那么何妨在发扬道家文化对现代性神话的祛魅功能上大做文章?假若当今的文学史家,不再过度拘泥于对文学谱系这一类所谓"历史真实"的叙述,而是将自己投身于传统文化的精神世界,在秉承道家文化的怀疑和否定精神前提下,方有可能真正实现对既往文学史神话的祛魅与重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