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96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146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本文从阐述现代文明的特征、缺陷及其消极社会后果出发,着重分析了生活在现代文明之中的青年所面临的享乐、选择、就业、竞争、成长、情感、生态、精神这八大生存困境及其所导致的社会后果,试图揭示青年生存困境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内在关联,阐明本文的以下基本观点:要从根本上解决当代普遍存在且日益深重的青年问题,必须致力于从深层次上改善青年的生存环境,使之走出生存困境,而其根本途径就是调整或重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42.
蒋毅 《金陵瞭望》2005,(10):17-17
北京圆明园与沈阳“北大营”,作为“沾血”的两个历史性符号,让我们经常性地缅怀过往的惨烈与悲壮。然而现在,在“现代文明”的推动下,历史的味道几近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43.
吴宗润 《秘书之友》2014,(11):21-24
正信息和物质、能源一起被称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信息与人类社会如影随形,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用。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信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信息工作不是重点却胜似重点,不是中心却围绕中心,不是全局却事关全局。工会信息工作是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反映职工群众呼声、促进工会履职的重要载体。当前随着世情、党情、会情的深刻变化,信息资源、信息形态、信息载体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特点,工会信息工作面临不少新  相似文献   
44.
土著心态与现代文化格格不入,封闭凝滞,就近将就,守旧懒惰,死水一潭,在关系网外没有交流。大学则以其普遍、多样、创造性的理性文化,引导并提升现实生活,成为全社会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因此,现代大学不仅是西文现代文明的文化象牙塔,而且是非西方民族步入现代文明的文化轴心。然而,中国大学本身却日趋土著化、地方化,形成近亲繁殖,成为社会重建的癌症。国家与地方共建大学,如果旨在将大学文化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这当然有积极一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地方在高等教育上需要更大的投入,尤其是职业高校和…  相似文献   
45.
袁烜 《船山学刊》2006,(2):175-177
工业文明对和谐的自然生态具有不可避免的破坏性,对多元的人文生态带来一元化,单面的价值引导,同样异化了主体的自主意识和平衡的生活方式。本文要指出的是,工业文明必须用传统的中庸哲学来作为社会变化的思维方式,让整体平衡,综合统筹的理念来整合,以超越,扩张作为最高价值的西方工业文明。  相似文献   
46.
海子诗中大量的田园意象,代表了古典精神与现代精神、乡土中国与都市文明、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海子是80年代先锋诗歌的代表人物,从1984到1989年的5年时间里,海子创作了数量惊人的作品,其中尤以抒情短诗著名,他的抒情短诗大量运用“田园”这一意象,它传达与昭示了多种文化的结合,完成了当代中国最具价值的精神与文化追求,使理想主义不会因为人类对物质金钱的狂热追求而土崩瓦解,作为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信仰,必将成为现实以及未来的一个永恒的生存与文化话题而存在下去。为此,海子以惊人的才华,将古代精神与现代精神、乡土中国与都市文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在精神与文本上为我们留下了难以估量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4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缺一不可。由此可见,乡风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2006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乡风文明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通过各种形式,增强农民现代文明意识,让文明之风吹遍乡村每一个角落。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8.
文明和文化的主体都是人 ,可以把文明理解为文化发展的历史形态 ,并以对人类当前的生存状况的反思为基点 ,考察文明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历史推演。我们根据马克思关于现实人发展的三大历史形态理论 ,讨论相应的文明发展形态的若干基本点  相似文献   
49.
萧红的《小城三月》以悠扬婉转的笔调叙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小说中翠姨与"我"的堂兄的爱情悲剧既是性格悲剧,更是新旧文化冲突所导致的悲剧,是生命之花在"五四"新文化春风的吹拂下灿然绽放、却又在传统文化的重重裹挟下悄然萎谢的悲剧。这悲剧凝聚着萧红自身深切的生命体验与深沉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50.
慢调三江口     
宋玉 《民族论坛》2012,(19):52-53
<正>有位作家说:如果给文明以新的定位,那么它已经靠向自然。一切古代文明或现代文明的重镇,尽管人潮汹涌、文化密集、生活缤纷,但若不是工作需要,大多数人都已经逃离。而这里是一种纯真、忠厚、慢节奏的生活。村落稀疏、房舍土朴、环境清洁、空气新鲜、饮水清澈。灰白有致的瑶族风情长街和庭院被环抱在山峦间,农妇们忙着种菜、酿土酒、磨豆腐,鸡鸭闲庭信步,柴火灶下燃烧,大铁锅里翻滚着香浓的豆浆,这是寻常的生活。徘徊森林间,流泉飞瀑汩汩,绮丽山花重重,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