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47篇
  免费   593篇
  国内免费   125篇
管理学   1686篇
劳动科学   62篇
民族学   778篇
人才学   209篇
人口学   69篇
丛书文集   5180篇
理论方法论   893篇
综合类   11443篇
社会学   1202篇
统计学   343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563篇
  2022年   365篇
  2021年   620篇
  2020年   659篇
  2019年   602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449篇
  2016年   613篇
  2015年   983篇
  2014年   1949篇
  2013年   1627篇
  2012年   1522篇
  2011年   1582篇
  2010年   1600篇
  2009年   1537篇
  2008年   1627篇
  2007年   1035篇
  2006年   920篇
  2005年   780篇
  2004年   586篇
  2003年   557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51.
法国作家让-亨利·法布尔写的《昆虫记》显露了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和耐人寻味的美学趣味。与自然界动植物平视的观察角度,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反对把科学作为惟一评判标准,提倡生态整体观念以及孩童般诙谐幽默、乐观的写作风格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52.
本文从语言学的对象和范围、研究方法等方面论述方光焘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953.
《文化哲学》是施韦泽生前发表的一部最重要的哲学-伦理学著作,是中国读者了解施韦泽提出和论证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方法和过程,并且探讨其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关系的最好资料。《文化哲学》的文化批判是其文化哲学的起点,敬畏生命伦理学则是其文化哲学的结论。而施韦泽所体现的向东方思想的转向和跨越,使其原本还没有直接针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敬畏生命伦理学成为当代“生态伦理学革命“的先声,并由此成为当代生态文明的思想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954.
在阐述"工程"和"工程社会学"的基础上,认为就像任何工程活动都是嵌入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之中的一样,在西部地区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也是嵌入在中国社会尤其是西部社会的结构之中的,西部地区在追求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使了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将生态移民工程与农民的身份转换结合起来,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民市民化一条可行的途径。把生态移民工程和城市化建设科学地结合起来,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现代化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55.
2007年5月24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曼君先生来到江汉大学,在图书馆报告厅作了一场《春天的诗生命的诗--关于生态文艺批评三题》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956.
词汇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直是语言学众多理论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探讨了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观"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加强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词义讲解以典型意义为中心,重视一词多义间的深层联系以及不要忽视词语隐喻义的学习,从而推动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57.
土地整理过程是对现有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自然景观结构和功能。本文运用多种景观指数对项目区在土地整理工程前后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找到其土地利用系统景观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工程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项目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对区域景观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8.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精神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生态"是精神生命的存在与演化状态.从精神生态的角度讲,陶渊明的田园诗表现为对人生自然境界追求和"穷节"固守;表现为宦游仕子向平民诗人、田野农夫角色的精神转变;表现为对自然、对农民的亲近关爱;表现为胸中块垒爆发升华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追求.这种追求、转变、关爱、向往、升华互融共生,从不同的层面创构了陶渊明田园诗的精神位格和完整体系,也构成了令后人追慕不已的田园诗精神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959.
本文站在历史和时代的方位,分别从原生态、次生态和新生态的角度,全程考察了吴文化的发生、成长和发展,探索吴文化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联,讨论吴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当代价值.本文认为,吴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和谐文化的特性,宋代以后吴文化就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在今天苏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进程中,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吴文化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吴文化本身也将得到创造性的转换和发展.  相似文献   
960.
试论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一方面应从自身的精神追求和生活准则出发,开出生态文化观念的新维度;另一方面也应充分发挥大乘佛教的人间关怀精神,适应时代要求,吸取西方生态文化观念关注现实、谋求现实解决途径的主体精神.佛教生态观的建构应以佛教缘起论为理论基石,包含相互关联的两个层面:俗谛(现实层面)和真谛(精神层面),在当前应着重关注前者.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在佛教缘起论基础上所形成的整体论、无我论、生命观、慈悲观、净土观等生态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