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60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188篇
社会学   1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71.
72.
界定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生活化教学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必要性、可行性,最后指出生活化教学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则以及主体性原则等。  相似文献   
73.
哲学大众化是哲学和大众的共同要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原点与理论内涵上看,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固有的内在本质和根本属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本身蕴含了生活化的要求,生活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种崭新视角和重要途径。从概念、范畴、意识到生活、实践的"哲学问题域"的转变,从认识论到实践论的"哲学观"的转变,从纯粹学术话语到通俗化、诗化语言的"话语体系"的转变,体现了一种哲学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趋势。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应当从人民大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中汲取营养,通过关注大众的现实生活需要与诉求、营建尊崇与热爱劳动的社会氛围、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话语体系,实现哲学与大众的"双赢"。  相似文献   
74.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应该生活化。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75.
20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主体性消泯和张扬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缺失。进入21世纪应当构建一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新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置于生活、目标贴近生活、内容源于生活和方法融入生活。  相似文献   
76.
依据体育教育生活化的思想,针对当前大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从高校体育教育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社会生活的状况,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对高校的体育教育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认为高校的体育教育必须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对高校的体育课程建设进行改革,使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工作活动的开展走进学生生活,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7.
儒家“雅俗”论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儒家在审美追求方面 ,强调乐而不淫、求仁得仁、文质彬彬、克己复礼 ,温柔敦厚 ;在人生审美态度方面 ,推崇并倾慕于“雅” ,追求温文尔雅 ;在道德人品方面 ,审美创作则标举雅正而鄙弃淫俗、浅俗和粗俗。所有这些 ,都是当代重建文艺美学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但是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 ,文艺逐渐融入大众文化 ,现代审美日常生活化 ,使原本确定而清晰“雅”与“俗”的美学范畴变得疑惑、模糊 ,经典的传统理论不断被命意裂变所抽空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 ,实有负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科学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8.
我们对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付诸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就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从人文关怀和教育方式生活化的角度探讨现时期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9.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的生活化是这样描述的: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  相似文献   
80.
张永路 《船山学刊》2014,(4):117-121
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历程中,理学时期无疑属于理论思维的高峰期。尽管理学的思辨性与形上性非常重要,但其理论指向无一不在生活世界中,无论是程朱学的"天理",还是阳明学的"良知",莫不如此。理学的这种生活面向不仅体现在各种学说的理论体系中,还体现在众多理学家将理论导入日常生活的不懈努力中。正是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和用力,书院中的思辨和讨论最终落实在了日常生活中,理学也由一种理论思维形态成为主导社会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