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70篇 |
免费 | 88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92篇 |
劳动科学 | 31篇 |
民族学 | 181篇 |
人才学 | 83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724篇 |
理论方法论 | 302篇 |
综合类 | 2166篇 |
社会学 | 802篇 |
统计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88篇 |
2016年 | 126篇 |
2015年 | 160篇 |
2014年 | 419篇 |
2013年 | 364篇 |
2012年 | 395篇 |
2011年 | 392篇 |
2010年 | 372篇 |
2009年 | 326篇 |
2008年 | 345篇 |
2007年 | 252篇 |
2006年 | 191篇 |
2005年 | 176篇 |
2004年 | 135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高秀川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8-12
电影《白鹿原》中反复出现的麦田画面,暗示了影片原乡特质的农耕文化背景。而其持续地凸显麦田背景下诸色人等的身体的规训和惩戒、反抗和革命,更是意图以直观但深邃的方式表达个体与宗族文化的深层互动。麦田中的身体则因承载了传统文化与历史发展的内在冲突,经由电影简化、剥离的美学实践而转化为一种革命和被革命的意象。 相似文献
72.
蒋尧尧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48-153
中国电影纪实美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至世纪之交,电影理论界对它的研究经历了“探索争呜期”和“反思建构期”两个重要阶段。“第四代”“第五代”以及“第六代”(“新生代”)导演的创作分别在不同时期体现了纪实关学对于中国电影的渗透与影响。综合这两个阶段纪实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将其概括为四种研究视角和话语形态:电影基础关学范畴、电影现代思潮、中外影像传播理论、正面关注纪实美学的现象及理论等。这四种研究视角丰富了中国电影纪实美学理论体系,对电影创作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3.
肖云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3):81-86
以亲历者的身份,揭示了西部电影现象背后许多珍贵史料,并对其发展历程进行了科学的梳理、分类和理论阐述;总结了西部电影样式的流派特征、发展规律、内在质地、艺术表征和对中国电影发展的深刻意义,其史与论的双重价值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4.
冯扬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238-240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英文原声电影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枯燥的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课堂,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通过赏析原声电影,学生们不仅可以体会标准的英、美式发音,提高自身对听力及口语的掌控能力,还能够通过电影中图文并貌的生动画面了解大量的欧美文化知识,全方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5.
李道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3)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前,亦即从电影传入中国至1927年之间,中国电影传播主要诉诸道德与风化,基本无关民族与国家.民族国家意识的延宕与缺席,与落后保守的价值导向及混乱无序的官方介入结合在一起,使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几乎处在一种特殊的无政府状态,并导致中国电影从一开始就陷入目标/效果的错位与传者/受众的分裂之境.民初前后的中国电影及其观众群体,也在电影传播迅速滋长、日渐繁盛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某种不羁的自由与失范的快感,当然也品尝到了一些价值的困惑与认同的焦虑. 相似文献
76.
主旋律电影人物审美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建国至今,主旋律电影人物形象简单化和模式化的表现方式有了重大改观,在类型化方面取得突破,但美化和拔高、丑化和贬低的美学观念没有本质的变化。从影响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是《诗经》以降"颂"的承传,是史传文学、传奇演义中儒家明君贤臣、良将义士和大奸大恶模式的惯性"书写"。从平行比较的角度来看,与法国新古典主义有相似之处,但与西方叙事作品中人物个性化传统谱系有异。就当下现实来看,主旋律电影人物的个性化和心理化塑造面临难以解决的矛盾。 相似文献
77.
李美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影像媒介的发达,与西藏风俗、风景、文化有关的电影总是层出不穷,大体上,西藏电影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西藏作为一个背景,西藏被想象为一个类似于武侠的神秘世界,作为神话的西藏存在;第二类是有关西藏文化、风俗的电影,作为地理学上的表征存在;第三类是国外关于西藏题材的电影,作为意识形态的西藏存在;第四类就是西藏人类学纪录片,作为人类学记录的西藏存在. 相似文献
78.
新感觉派电影论的遗产可以分成理论和批评两个方面。新感觉派的电影批评是一种有理论的批评,但是却是一种没有历史意识的批评,其结果是其理论(颇为讽刺和带有报复性地)长期被历史所拒斥。比较合理的态度应该是在认同对其批评的同时,也应对其理论上的贡献予以合理的肯定。由此,作者根据目前所能接触到的最新材料,梳理了以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文人书写的所有电影理论文字,归纳了其电影理论体系的主张,探寻了其书写和西方电影理论的渊源关系以及自身的创新之处,并试图重新评价其在电影本体论意义上所具有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2014年中国SCI和SSCI学术论文外流情况的统计,当前学术论文外流的严重情况被全面和具体地呈现出来。通过系统梳理学术论文外流的相关研究,一方面从国家对论文外流缺乏宏观引导、科研考核机制刺激优秀论文外流、我国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以及国内期刊运作机制与国际化水平尚待提升4个方面揭示学术论文外流的具体原因;另一方面从宏观层面提出加强国家引导、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国际顶级期刊、调整科研绩效考评政策、深化期刊体制改革、设立国内科技论文评奖机制5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0.
郭心民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71-73
综合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利用英文原声电影作为该课程的辅助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文章阐明了英语电影对教学的意义,分析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影片,并对如何进行有效的综合英语课堂活动,提出了几种具体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