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依据动态、发展的语言事实认为"没"可以用于疑问句末,表现为两个阶段,前期阶段用例较少:当代阶段用例越来越多.句末"没"型疑问句有自己的口语性、修辞性特色.大致的虚化路径是由"简单型句末反复问句"发展到句末"没有"型疑问句,再到句末"没"型疑问句.句末"没"型疑问句产生与形成揭示出,由否定到疑问语气的渐变历程从来都不是孤单进行的,这可以得到普、方、古等多重材料的证明.  相似文献   
62.
文章以英国古典和现代名家著作中的例句为倒分析了英语反意疑问句陈述部分与后附问句肯定与否定结构的几种搭配,以及各形式所表达的曲折语气;同时阐述了两部分的主谓一致现象,从主语和谓语动词两方面来分析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63.
关于疑问句的性质与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讨论两个问题:一、疑问句的性质。疑问句属于句子的功能类别,而非语气类别;“疑问”范畴属于句法范畴。二、疑问句的范围。疑问句的功用在于“发问”,“有疑有问”是主体,“无疑有问”也属疑问句,“有疑无问”为非疑问句。  相似文献   
64.
从语言的发生学、类型学、语言接触等多个视角对同源异流、语言结构已大不相同的汉语藏语疑问句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和认真比对,提出了5点既有共性又具个性特点的对比小结。  相似文献   
65.
从三个大的方向探讨全州话中颇具地方口语色彩的、常用典型的疑问句特殊形式,同时与普通话疑问句作比较,以显示全州话疑问句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66.
南京方言中存在两种与普通话不完全对应的结构:“V不起来”与“阿/还VP”。它们与普通话之间的部分对应使得人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很容易忽视二者的区别,直接把与普通话不同的方言用法带入普通话,因此,只有明确意识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在学习普通话时避免方言语法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67.
基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对20世纪20-30年代和70-80年代的疑问句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发现:两个时段四类疑问句使用频率的排列顺序同为:特指问>是非问>正反问>选择问;两个时段同类疑问句使用的频率略有不同:带"吗"类是非问句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语调是非问的使用频率却升高了;"非疑问形式 呢?"问句在两个时段的使用频率均很高;叹词问句有扩大增多的趋势,带"何"反问句则呈现萎缩减少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疑问句进行分类和研究时要参考各类疑问句的实际使用频率及其真实语料;考虑将"非疑问形式 呢"问句列为第五种疑问句;叹词疑问句至少有6种类型是前人未曾论及的,应根据其使用频率考察其代表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8.
《海上花列传》中“阿”的用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花列传》是一部用吴方言写成的作品。在对《海上花列传》中所有出现的“阿”的用法进行探讨及百分比统计的基础上,认为在本书中出现的“阿”的用法可归纳为四种:作词头;作为疑问副词构成疑问句;作拟声词;用于“阿×勿×”结构。从而得出结论,在本书中“阿”的用法主要为前两种:即作词头和作为疑问副词构成疑问句。其中,“阿”作为词头有三种构词法;“阿”型疑问句有四种不同的疑问语气:询问、测度、征询和反诘,并对其中表示完全疑问语气的疑问句进行了语法意义的探讨。最后得出观点:“阿”型疑问句更多带有反复问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69.
本文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对清初鲁中方言的代表作品《聊斋俚曲》中使用的四种主要的正反疑问句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和分析,并结合稍早于聊斋俚曲创作年代的《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材料,着力探讨了“VP不曾”、“VP不VP”以及“VP没VP”这三种疑问句式在近代山东方言中的发展,并力求得出其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0.
本文归纳了“M+?”句的几种不同的结构形式,探讨了这几种不同结构的疑问句在“意向”上的不同及维吾尔语中表现此类疑问句的句意倾向通常使用的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