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中国古代梦之精神分析释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精神分析的释梦理论对三种中国古代的梦 ,即生育梦、春梦、白日梦加以阐释 ,从而揭示出此三种梦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说明了中国古人的梦境的独特性及其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特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指出 :运用精神分析理论科学释梦 ,也有助于消除人们对梦的神秘感及迷信心理 ,树立科学的唯物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象征主义诗人被称为梦幻诗人,受其影响的中国象征派诗歌作品,也具有梦幻意味。本文就弗洛伊德的三个观点创作就是白日梦、俄狄浦斯情结、梦的四种作用方式对中国象征派诗歌的部分作家作品进行分析,试结合社会环境来探究诗人写作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3.
《伴侣(A版)》2011,(2):66-66
正当爱神丘比特的箭射中你的时候,你是按捺不住地喜悦,对美好未来无限憧憬,对吗?然而.你同时还有一头的雾水,因为现实生活中真正完美无憾,能有大团圆结局的那些浪漫经典无异于天方夜谭。下面,我们要唤醒你五个危险的白日梦,帮你走出误区,演一出你真正可以拥有的现代罗密欧与朱莉叶。  相似文献   
14.
白日梦就是一个人进行幻想的心理活动,儿童经常会出现做白日梦的情况。睡前幻想是一种特殊的白日梦,是儿童睡觉前所进行的幻想的心理活动。本文主要讨论了儿童白日梦和睡前幻想的基本概念、功能、内容,以及与梦的关系,最后探讨了家长和老师应如何对待儿童的白日梦和睡前幻想。  相似文献   
15.
在19世纪的欧洲产生了三部反映家庭教师生活的长篇小说,即斯汤达的《红与黑》、萨克雷的《名利场》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三部小说中主人公形象和命运的截然差异反映了斯汤达的白日梦情结、萨克雷的男权思想和夏洛蒂的女性意识。揭示三个家庭教师形象背后蕴藏的作家世界观对于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这些家庭教师小说具有一定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影需要故事 ,不应在“淡化情节”的喧嚣中迷失电影的本性。电影的历史和现状说明 :真正能够赢得观众的是有故事情节的电影 ,先锋电影有其重大贡献但难以获得普通观众的认可 ;影像与叙事必须统一 ,影像是电影的本性 ,却以叙事作为存在的条件 ;观众接受的深层心理原因是获得替代性满足 ,电影情节是被强化、突出和主观解释的生活过程 ,因而充满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从弹词小说看清代女作家的写作心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明清时代女作家群崛起 ,叙事采用韵文体小说 (弹词 )的形式 ,创作动辄几十万、几百万字的宏篇巨制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弹词小说作为唯一以女性为主体 (具备创作者和阅读受众两个层面 )的独特叙事文本 ,女作家的种种写作心态 :迷醉墨香、寻觅知音之愉悦 ,表诉女性受压抑苦闷不平之声音 ,对男女平等、人格独立自由发展的渴望之寄托 ,都与当时渐变的文化风景、才女的人文世界发生着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弗洛伊德文艺创作的本质是潜意识的心理活动,是如白日梦一样的与现实对立的幻象,是一种潜抑愿望的达成。指出艺术作品达到了作家与读者潜意识的双向性满足,潜意识的艺术探索在当代中国文学创作尤其是女性作家的创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运用精神分析研究屈原的自杀问题 ,认为深藏于屈原的无意识中有一个死亡情结 ,彭咸是屈原心中的原始意象。屈原是政治迫害狂。屈原的自杀是有其人格弱点的 ,自恋、犹豫与对君的钟情使他成了又一个哈姆雷特。而最终 ,屈原的死亡情结使他成了永生的诗人 ,屈原的辞赋是生命体验的绝唱  相似文献   
20.
白日做梦:专家们认为,“空想”对松弛身心大有益处。“白日梦”虽然是虚幻的“遐想”,但对人的精神心理有积极的作用,能让人从乏味、烦恼的现实中游离出来,有助于消除生活中的不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