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48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563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杜甫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思想境界是没得说,自己房子被老天爷强行拆迁了,也没停留在个人的苦难上.  相似文献   
133.
郝亿春 《浙江学刊》2003,1(3):24-28
启蒙运动以来 ,现实生活中的相对主义倾向日益增长蔓延。布伦塔诺借鉴描述心理学的方法 ,试图在其哲学理论中消解这一窘境。他提供出普遍有效的“价值”来取代相对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价值”。和善之所以是普遍有效的 ,就在于一方面它们是从意向对象方面得到规定的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明察”、“明见”和“高级情感”这些能力使它们成为直接自明的和确定无疑的。这也表明价值首先是内在于意向对象、内在于人的情感的。通过价值的内在自明性可以确定出一系列价值层次 ,最终导出实践中的至善。布氏的哲学理论是卓越的 ,但走不出时代的相对主义困境。这也是理论哲学的普遍窘境。  相似文献   
134.
伤逝悼亡     
笑汀 《老年人》2006,(11):42-42
诗歌中最珍贵的品质是“”——情、相和知。可惜的是,很多人在做诗的时候,往往为功利所牵,为思想所拘,或者为时俗所惑,于是言不由衷,甚而辞不达意。天才狂放如太白、东坡,也有未能免俗时,遑论常人!然而,不论多么平庸、多么市侩的诗人,一旦伤逝悼亡,其情其言,往往都会自  相似文献   
135.
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中国古典小说《禅逸史》进行探索性研究,通过与陀思妥耶夫的复调小说对话性的特性的对比,对《禅逸试》是否具有对话性进行阐述,并探求其发生发展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6.
在声乐艺术中,从自然声区到高音区过渡时要求具有整体性,即声区与假声区的过渡。在此提出用“咽音练习法”解决换声问题。  相似文献   
137.
本文从诗歌要抒发诗人的情实感这个角度出发,论述了李白诗中独特的“我”特色。他的饮酒诗与妇女题材的诗歌更是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表现了诗人各个时期的思题感情,具有“我”的诗人风采。  相似文献   
138.
内部审计对会计信息的有效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问题刻不容缓,必须加强审计监督。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2005年6月28日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报告了中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审计出的一些重大案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方面表明审计监督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也说明治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问题刻不容  相似文献   
139.
问题是主观化了的认识对象。正义问题是对人、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是否、善、美的追问。人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站在主体的立场上,运用主体性的尺度认识、评价、取舍、变革自己的社会关系,提出了正义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0.
任宜敏 《浙江学刊》2006,49(4):39-46
释迦文佛于灵山会上拈花微笑、开辟禅门,付嘱摩诃迦叶.复以末代浇浮,付嘱国王大臣和有力檀那金汤正法,既以此勉励国王大臣及有力檀那本人融通大道、勤修十善、共正人心,而不致于善根退失、福尽沦坠;亦为令正法久住、绵绵流布,而致邪僻不兴、昏嚣难张.嗣后数千年,凡有佛法流布之域,均不乏明君贤臣和笃信檀越递相钦奉,各各发心,摧邪显正,卫法辅教,利益众生.佛教东流以降,广缉经像、大启伽蓝、崇向拥树、倾心外护、启人敬信、不忘付嘱之辅教者(包括历代帝王公侯),更是不可胜计;致使沙门释子,得以继世传持、流通慧命、济拔苍生、仰助国风.有明一代,士大夫多焚膏继晷、奔竞虚名;仕路成名后,复被功名汩虑、遭富贵荡心;势望虽炙手可热,内心却皇皇汲汲、自甘流浪.不过,灼见聪明不能敌业、富贵难免轮回之理,进而改往修来、迁善远罪、自歇狂情、导民善世者,亦不在少数."开国文臣之首"宋濂,首宗儒典,探义理之精奥;次慕乘,荡名相之粗迹;复藉禅定内观,胜净明心,脱卑浊而极高明,终致学贯儒佛,于世出世间法周流无滞.进而密资难报之恩,襄助无为之化.被征金陵后,力劝朱元璋不可嗜杀;后以儒英禅擘身份承事左右常备顾问,数数称述帝王之道,以佛陀教法幽赞王纲,对朱元璋影响至深.于制作裁定有明一代礼乐典制过程中,又力主匡世道在正人心人心正,则群情一、众志定;群情一、众志定,然后可言太平之治.而欲正人心,则必以"乘法印,与儒典并用"为上上策.面对以孟子拒杨墨自比,放纵无明业识、造端倡始、摇唇鼓舌、聋瞽学者背觉合尘、专以斥佛为能之辈,宋濂往往劲正论议,诚实引证,详备铺陈,释疑摧谤,重揭义天,直开正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