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5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97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355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论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知行统一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德育中的知行错位表现为理想崇高与现实追求、高雅文化与庸俗文化、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理性认识水平与个人本位行为等4种相悖性。改革教学模式、考试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思想道德教育中弥合学生知行悖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2.
提出了有限价结合BCI-代数的阶位定理.并且用并代数的理论解决了有限阶结合BCI-代数的同的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43.
本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高等代数的主要特点,阐明关于等价、同构、映射与反演的思想是高等代数理论演绎和处理实际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在这基础上,运用思维科学的观点分析了高等代数这门学科在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对教学方法提出了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44.
格式塔心理学对中国文学意境的审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从中国古代文论在意境研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人手,指出意境研究关键在于心物关系的研究,然后引入格式塔心理学,探讨“异质同构”与情景交融、“艺术简化”与艺术传神、“整体性原则”与意境完形生成等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了力的结构在意境审美建构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莎翁喜剧中的女性观念是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折射,与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同质性和同构性。从其本质上看,这种观点是伴随着封建道德伦理一同成长起来的,有利于资本主义和逻各斯菲勒斯权利的张扬和维护,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但从人性的角度来讲,这种女性观点是反人性的,是有悖于人性和谐发展和创建真正平等和谐的人类社会的,是保守的。  相似文献   
46.
大学生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针对大学生生态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知行脱节"现象,从大学生自身生态认知水平较低、外部社会环境发展尚未成熟两个方面分析了产生原因。认为要改变这"知行脱节"现象,就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加强社会环境建设,提高生态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7.
产业同构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多年的结构性调整和区域性发展问题之一。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以及区位熵的衡量方法来分析汕揭潮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业同构问题,发现汕揭潮三市存在一定程度的产业同构现象,尤其是汕头和揭阳。剖析了汕揭潮三市产业同构问题产生的原因,认为汕揭潮三市产业应该利用形成各具优势的分工格局和良好的合作机制,进行产业同构的优化。同时将行政区域配置资源转变为经济区域配置资源,从而缓解三个城市的产业同构问题,提升其产业专业化分工的程度,走差异化路线,进而在汕揭潮一体化内部形成良好的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48.
田光远 《兰州学刊》2006,(4):24-26,18
20世纪是一个哲学危机和变革的时代。杜威从“哲学”作为一种文化样式的起源入手,详尽剖析了传统哲学中知行二元论产生的原因、特征及后果,指出在近代科学革命以后,哲学必须在重新理解科学的基础上改造自身,使哲学成为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是终极知识的工具。杜威的这一设想在21世纪对于哲学的未来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相似文献   
49.
田光远 《兰州学刊》2006,12(4):24-26
20世纪是一个哲学危机和变革的时代。杜威从“哲学”作为一种文化样式的起源入手,详尽剖析了传统哲学中知行二元论产生的原因、特征及后果,指出在近代科学革命以后,哲学必须在重新理解科学的基础上改造自身,使哲学成为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是终极知识的工具。杜威的这一设想在21世纪对于哲学的未来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相似文献   
50.
对于知行关系,宋明理学家都突出知的主导地位,强调以知为先、以知为本。由于侧重知、行以及知行关系的道德内涵,理学家由知行讲到格物、致知,并在对知的侧重中将格物、致知都归于知。理学的知行观以“去人欲,存天理”为工夫,以超凡入圣为目标。这些迎合了宋明时期加强道德教化的需要,为宗法等级制度的上下、尊卑秩序进行辩护。理学家对知、行道德内涵的挖掘具有积极意义,提升了人的生存品位和精神追求;但在对知行伦理维度的凸显中忽视了知、行的其他维度,导致了对人的生理欲望和物质需要的漠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