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7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60篇 |
劳动科学 | 11篇 |
民族学 | 60篇 |
人才学 | 57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02篇 |
理论方法论 | 58篇 |
综合类 | 540篇 |
社会学 | 3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105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113篇 |
2008年 | 116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68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传统礼仪与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社交能力、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高等学校,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不仅是德育教育的必需,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3.
994.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而成为一种情感内蕴深厚的庆典的过程.传统节日丰富的民俗、庆祝活动,凝聚着这一国家或民族稳定的心理、情感和祈盼.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标志和民族文化情感的认同和皈依.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这四个节日都各自充满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95.
中华民族先辈在社交礼仪的文化活动中,早已植入"雅"与"礼"的审美意识,然礼教式审美之文化心态也抑制了我国古代艺术文化之生成。在反观以舞相属之历史命运、观其审美礼仪之变迁轨迹后,应正确思辨东方艺术之文化礼仪。 相似文献
996.
作为公羊学的奠基之作《公羊传》,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夷夏之辨。《公羊传》中的夷夏之辨凸显了文化礼仪的标准。而且在继承了先秦儒家夷夏观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更为开放的精神。它不但肯定以夏化夷、变夷为夏,而且还将违背礼仪的华夏之国贬为夷狄,予以斥责。《公羊传》中的对夷狄国家的接受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7.
998.
作为古代中国最早且具备代表性的乡约文本,《吕氏乡约》《乡仪》存续着古礼与伦理本位的人际交往模式。两者沿袭了古礼并加以创新,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情境性礼仪与规范。在自涉入上,个人“孝悌”被向外延伸为乡村人际交往的情境性礼仪,“克己复礼”被落实为情境中涉入分配的规则。与他人交往时,情境性礼仪既有“明分”来搭建长幼有序的交往格局,又有从选举到议事参与全过程的相对平等的协商交往规范。乡约的人际交往礼仪呈现出中道和适度的涉入义务。乡约乡仪以集体共在的仪式与道德情感的再植入“调音”了日常生活,使之显现为“公共性”“道德性”的交往情境。特殊仪节与聚会创造了公共空间进行共在活动的需求,以共在的时间将人际交往转换为集体的伦理操演;正向的情感感化和面子惩罚机制触发个体内心的认同并使之遵循情境性礼仪。乡约兼顾个体成人与关系维和的双重功能:自我实现具有超越性与社会性的“即凡而圣”价值;人际关系的维和建构了伦理情谊化的乡村熟人社会。《吕氏乡约》《乡仪》的伦理操演与情感感化机制对当前乡村人际交往和公共生活建设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999.
中国近代之前有多种初婚年龄制度或标准,其功能有别.男30而娶、女20而嫁这一古礼婚龄与社会实际和民众期望有较大差距,引导和约束效果有限,但男20而冠、女15而笄这一冠笄婚龄在后世有较大导向作用.春秋以来至隋唐时期,因时而变、且较古礼婚龄、冠笄婚龄为低的政策婚龄对民众婚姻缔结有较大影响.宋元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法定婚龄成为主导,客观上讲,它与民众的适时婚配的愿望是比较接近的,但其对民众婚姻实际约束力不大.在民间社会中,各地百姓遵循着具有较强地方特色的惯习婚龄. 相似文献
1000.
项目导向式教学法在职业教育方法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一般需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体验,改进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教学痕迹过重的问题,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也让学生更贴近现代企业,了解企业单位的职业行为特点,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提高自己的素质能力,使其在未来快速适应职场生活,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