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1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234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184篇
人才学   76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529篇
理论方法论   549篇
综合类   2387篇
社会学   549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刊启事     
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逢单月25日出版。本刊立足贵州,面向国内外,登载政治、哲学、经济、法律、文学、历史文化等方面学术论文,并辟有理论探讨、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法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文学研究、古代辞赋研究、人类学研究、贵州民族文化研究等专题研究栏目,为校内外优秀科研成果提供发表园地。  相似文献   
52.
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对全球发展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综合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判断我国国情,充分借鉴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以及参照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指标与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联合国综合发展观实现了中国的本土化,同时它也是我国从事理性化发展实践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53.
翟学伟 《学术月刊》2022,(5):128-140
文化差异导致了跨文化中的翻译活动。不同文字间的学术交流本指望通过语言转换实现对源语地文本之理解,却因母语特点而不能得到忠实的再现。无论是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努力向西方世界翻译儒家经典,还是严复等中国知识分子试图向中文世界翻译《天演论》及一系列西方概念等,其翻译中的文化策略与自我矫正造成知识本土化之发生。所谓翻译的对等性,应具备跨文化语义上的一致性。由于自然科学在其学术共同体中建立了共同的符号系统,故实现了这一点。可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由于翻译活动始终面临创造性反叛,使源语地的文化观念或文本中的原有立场、内在框架与基本假定在转译中都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54.
50年前社会心理学发生的“危机”是影响其当代走向的标志性事件。这次危机导致了社会心理学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变化:在内部,不但引发了原本占主流地位的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再造,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研究范式弱化,新的“认知革命”兴起,而且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新生的社会建构论也破土而出。在外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本土化运动向美国主导的研究范式提出了挑战,其中最显著的是欧洲社会心理学成功建立了“第二个知识中心”,并通过社会表征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及话语分析技术等反过来影响到原本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心理学。  相似文献   
55.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民族社会结构的存在和发展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可实现的行动空间及空间生产基础,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生产与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即各民族交往的物质空间生产是基于共同利益与互惠发展的经济交往、各民族交流的符号空间生产是注重共有价值和情感寄托的文化交流、各民族交融的精神空间生产是强调生活互嵌和共生体验的精神交融。基于此,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应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交往,构建以平衡互惠为原则的多民族经济圈;促进民族乡土文化交流,发展以情感共鸣为重心的乡村文化中心;深化各族群众生活交融,规划以结构互嵌为内核的社区公共空间。通过上述路径,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56.
"非典型肺炎"的突然袭击和迅速流行,使我们面临和历经了一场意外灾难的严峻考验.这场磨难在损害我们同胞生命的时候,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清除我们心灵中平日不易察觉的污垢,将人的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强烈地凸显出来,让我们认识到个人的权利、生命是与全人类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非典"疫情引发了我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人类的生命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息息相关联的,我们应该建立一种"生命共同体"的生命观;经济发展应该惠泽全民,要树立一种"同舟共济"的新的人生观;"非典"疫情还以逼人的紧迫形势促使社会工作效率得以极大提高,法制建设得以迅速完善,如危机应对机制真正受到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及时出台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即将出台,应该说,制度关怀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非典"还警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叉在于社会的均衡发展,缺乏或者不重视社会进步的经济发展都可能付出惨痛代价."非典"是会被战胜的,但疫情之后带来的经济"非典"、生态环境"非典"、人文精神"非典"却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让人类为之付出代价."非典"这种小小病毒的肆虐,使我们不得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关于人、关于生命、关于生死存亡,关于人文精神在国家、民族发展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7.
社会学视野下法律的现代性与地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形式主义的法学家们认同的现代性的法律是一个普适的价值体系,并不内涵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是法律发展的必然方向。法人类学家们则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出发,认为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既然是一种地方性知识,那就不具有普适的品质和推广的价值。这是法律现代性的悖论。根据法律价值体系的来源,可以将法律体系划分为三种类型:内生型、植入型和混合型。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是混合型的,外来法律、本土法律文化和社会现实构成了我国法律现代性与地方性互动的关系框架。  相似文献   
58.
在发展中国文化语境中“中国学派”人类学的趋向下,旅游人类学也在加速其本土化的进程,但学科的发展需要构建一套成形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同时也需应对诸多困惑与挑战.  相似文献   
59.
中国已跻身世界旅游大国之列,必须在参照国际旅游业的公约和惯例的同时,构建、实施适应21世纪国际格局需要的中国旅游法律规范体系,加快走向旅游产业化、市场化、本土化、国际化。文章从旅游发展全球观的视角,分析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内在机理和文化多元,提出旅游立法的统一性、二元性。  相似文献   
60.
侠士与武士是中日两国在各自历史时期的特殊历史人物,都为各自社会历史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通过对两者在人文社会学特征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两者在文化精神、价值观念、道德内涵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侠士精神和武士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