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81篇
  免费   2145篇
  国内免费   426篇
管理学   11565篇
劳动科学   1265篇
民族学   1823篇
人才学   1704篇
人口学   1287篇
丛书文集   21671篇
教育普及   2篇
理论方法论   6174篇
综合类   35549篇
社会学   8755篇
统计学   2857篇
  2024年   349篇
  2023年   1359篇
  2022年   1080篇
  2021年   1572篇
  2020年   1487篇
  2019年   1527篇
  2018年   749篇
  2017年   1294篇
  2016年   1720篇
  2015年   2835篇
  2014年   6553篇
  2013年   5589篇
  2012年   6924篇
  2011年   7793篇
  2010年   6770篇
  2009年   6836篇
  2008年   8049篇
  2007年   5787篇
  2006年   5094篇
  2005年   4694篇
  2004年   3341篇
  2003年   2838篇
  2002年   2430篇
  2001年   2174篇
  2000年   1686篇
  1999年   704篇
  1998年   432篇
  1997年   294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61.
劳务输出是改革开放后西海固人维持生计的重要手段。由于自身素质原因,西海固回族的劳务输出去向以周边城乡为主,劳务输出种类以重体力劳动为主,收入有限。劳务输出人员的增多给西海固回族社会带来了较大变化,尤其表现在转变传统观念方面。  相似文献   
162.
迄今,还没有一门科学像语言学这样不能提供研究对象的结论性定义。语言有三个本质属性,即社会事实、心理表征及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只有对语言进行三维观照,才有可能本真地推导出语言这一语言学对象所特有的、本质的属性  相似文献   
163.
互联网与文化重构及社会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文化的表现形式 ,而且丰富了文化的基础 ,丰富了人们对真理、理性、伦理等文化基本矛盾的认识。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主要不是依据理论的完整性 ,而是依靠它在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张力来实现的。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了文化的多元化 ,推动了个人主义 ,冲击了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 ,冲击了传统的主流媒体赖以存在的稳定的文化环境 ,冲击了主流文化推崇的文化价值和伦理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4.
校园文化功能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大学社区文化 ,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功能主要包括陶冶功能、自我教育功能以及审美娱乐功能三个方面 ;对学校发展的功能包括凝聚向心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改进师生关系三个方面 ;对社会的辐射功能则主要表现在发挥理论阵地作用 ,引导时代的思维方向 ,以及用新风尚、新观念影响人们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65.
以德治国在中国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今天,我们虽然已经进入到现代化建设的阶段,但这一社会基础并不因短期内的社会变革而彻底改变,仍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延存下去。因而以德治国也就是必然和必要的了。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以道德的诚信为依托,以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66.
阿克塞县哈萨克族不仅不因内迁而封闭 ,反而成为具有开放型特色的“塞上侨乡” ,并能在内地各民族的支持和帮助下更快地走自己民族的发展道路 ,使阿克塞哈萨克民族社会发生了跃进式发展变迁 ,其游牧经济战略转型剧变与民族型现代文化自觉构建特点 ,不失为和平跨居的模式之一 ,据此获得阿克塞哈萨克族社会变迁模式的重要启迪与经验。  相似文献   
167.
关于民族风俗形成与发展的要素是学术界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对此问题多数学者是避而不谈 ,少数学者则谈之甚少 ,从而使该问题没有形成学术争鸣的氛围 ,相应地其准确度也就不高。本文作者以民族文化是人类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产物为基点 ,通过大量例证 ,论证出 :影响民族风俗习惯形成与发展的核心要素 ,是不可能超乎三者之外的。因此 ,影响民族风俗形成与发展的要素主要是生态环境、社会和文化个体 ,并且任何一种民俗所展示的情节都是三者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8.
一个民族的观念,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生产、生活实践;反过来,某些观念一旦形成,则对一个民族的发展也会产生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撒拉族诸多观念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自然地理条件,然后着重探讨了撒拉族制约民族发展的以教育观为根本的十大观念;最后围绕如何转变观念、促进民族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69.
把握党的根本宗旨 ,只有从历史规律实现的特殊性上理解人民的历史主体性与从人民的历史主体性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的统一中 ,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是与价值观的统一中 ,才能深刻理解“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真理性 ;实践党的根本宗旨 ,必须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的基础上 ,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与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0.
法治及其与德治关系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类关于法的经验和原理,揭示了法治的含义与构成,法治在西方和非西方地区的历史和实践及其与德治的关系表明,法治之法应有道德性,但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主流控制模式,是未来中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