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52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玄学是一种崇尚老庄的哲学思潮,其中包含着浓厚的生命哲学和养生思想.玄学家在魏晋时期政治动荡的社会中,通过对虚伪名教的批评和对生命本真的关注,使养生之风盛行一时,也影响到道教的发展.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对神仙存在的论说,对得道成仙途径与方法的介绍,充满着玄学的清谈思辨和养生追求.本文将葛洪的道教思想放到与魏晋玄学的相互关系中来加以考察,以期展示葛洪通过借鉴魏晋玄学的养生思想推动了道教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2.
道教追求得道成仙,在笃守神仙信仰的崇高情怀下,积极反思人类生命的价值,冷静探究生命本质及其超越的可能性,客观求证成仙路径的现实性与实效性,表现出可贵而独特的理性求真精神.道教的生命理性与神仙信仰既对峙分有,又渗透交融.这种双向互动关系在道教追求神仙理想的生命修炼活动中,即表现为人类信仰与理性精神的奇妙结合,为探讨宗教信仰与理性之普遍关系问题提供了特殊范例.  相似文献   
33.
四部道教经典展示了道教神仙世界的动态图景,在此之上建立了道教的环境伦理学。第一部经典是《道德经》和两个最古老的注释;第二部是陶弘景所著的《真灵位业图》;第三部是由长春真人所著的诗集,名为《磻溪集》;第四部是全真教的《太上玄门早晚坛功课经》,它代表了道教对于自然界的生态学态度。道教思想不仅与环境伦理学的精神一致,还可以对其实施作出具体贡献。  相似文献   
34.
具有浓郁仙家文化的罗浮山,吸引了历代文人雅客、方士道人纷纷前往游览、隐居和修炼,并为其作赋吟诗。这些诗歌描绘了蓬莱之地罗浮山的奇峰、幽洞、烟霞及异草祥禽,赋予其以浓郁的仙家气蕴,表现了文人和修行者返归自然、心怀仙趣、追求飞升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35.
从人类设官分职开始,即产生上下等级观念.西周时期,正式建立起严密的等级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建立起皇帝—三公九卿—郡县,金字塔形的等级制度,使尊卑等级观念更为加强.汉代独尊儒术,纲常伦理通过教化的方式强制推行,等级观念渗透到社会各基层之中.这种等级观念,在汉代画像中得以充分体现.汉代画像,分为现实世界和神仙世界两大主题.无论是现实世界中的周公辅成王图、拜谒图、车马出行图,还是神仙世界中的西王母、东王公、天帝、神仙出行图,无不渗透着严格的等级意识,这是汉代人等级观念的直观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6.
《三国志平话》的宗教文化思想主要表现在宗教历史观念与宗教人物形象两大方面。其宗教伦理化的历史发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广大民众惩恶扬善的宗教理想和世俗愿望。而道教神仙化的军师诸葛亮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广大民众喜爱与崇拜诸葛亮、崇尚智慧与胜利的普遍情感和共同心理。二者体现了宋元民众的文化追求与审美情趣,反映了宋元民众对三国历史的接受与流传,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7.
在汉墓中经常可以看到双肩生有羽翼、呈飞翔状的人物形象,即所谓的"羽人或仙人"。它们大量地出现在汉墓画像中,不仅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理念。系统地认识这些变化,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汉代神仙思想的形成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38.
生活中不光是争斗,很多东西是靠争斗得不来的。常听有人说:"有爱孙猴儿的就有爱猪八戒的。"这是因为孙猴儿和猪八戒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而且这两种鲜明的个性交相辉映,使得取经路途妙趣横生。而沙和尚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好像比较模糊,谁也说不清他一路  相似文献   
39.
彭瑾 《唐都学刊》2001,17(1):84-88
游仙诗在唐以前就大量出现.它起源于楚辞,兴盛于魏晋,是唐前诗歌中一个重要类型.它的出现,既受神仙学说的影响,同时也与社会现实及诗人个人际遇有关.唐前游仙诗影响深远,它开辟了新的表现领域与手法,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浪漫主义的精神,也对同时代的诗歌如山水诗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20世纪以来,嫦娥神话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特别是80年代以后,对嫦娥神话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一,注重对其本身寓意的探讨;其二,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钩沉和横向比较以还原其最初面貌;其三,对嫦娥神话中个别具体问题的争论较为集中。但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对嫦娥神话文化意蕴的深刻剖析;缺乏纵向上对其发展、流变情况的考察;很少挖掘其在文学、美学等方面的价值。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可以从主题学角度探索其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对其展衍情况作整体梳理、注重道教神仙思想对嫦娥神话的渗透和利用及嫦娥神话对民俗的影响等方面进一步开拓与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