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里,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明、清时代遗存下来的古建筑,其中古祠堂是最为耀眼的,其数量有数百处之多。且大部份保存较完好,而今已成为中外游客喜爱的观光去处。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村民的住房多已几度变迁,而古老的祠堂却巍然依旧。那么,徽州古祠堂是何以较完好地保存下来的呢?  相似文献   
82.
一座围屋,一部家族史。历时14年建造而成的邓家围屋,既有客家围屋的宏伟,又具赣西祠堂建筑的古朴。200余年的风吹雨打,几代人的记忆,老屋美如故。  相似文献   
83.
84.
吉安,古称庐陵,地处赣江中游.自古以来土沃多稼,户口繁衍,田赋浩穰.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庐陵实古名郡,咽喉荆广、唇齿浙淮".[1]中国历史上晋、五代、宋、明的五次先民大迁徙都与吉安有着紧密的联系,是赣文化的典型代表.由于吉安地区受到当地庐陵文化崇德尚学、耕读传家的影响,迄今为止吉安地区仍保留有数量众多的家族祠堂,其建筑装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及时代特征.不仅在视觉艺术上极具美感,富有装饰性.更充分体现了人类物质精神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5.
南宋乾淳年间是理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各个学派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学理层面的充分完善和社会层面的广泛传播。理学士人的典型活动大致有三:一是重视教育活动,兴学校,立书院;二是积极为理学先贤立祠;三是重视理学书籍的刊刻与传播。以张栻为中心进行考察,我们发现理学士人热衷于修建学校和书院,因此催生了一大批宣扬理学教育思想的学记文;理学士人积极为前辈理学家立祠,伴随而生的祠堂记文成了他们构建道统谱系的一种方式;理学士人重视刊刻理学书籍,与之相关的序跋文大量出现,客观上传播了理学思想,扩大了理学阵地。总而言之,南宋乾淳时期理学士人的典型活动对学记文、祠堂记文、序跋文产生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不仅存在于南宋乾淳时期,也延续到了南宋后期。  相似文献   
86.
《徽州社会科学》2010,(8):15-16
历溪村:祁门县祁山镇西北36公里,现有220户691人。保存有古民居11幢,古祠堂“镇南祠”1座、“合一堂”1座,古石桥1座,古井2口,古墓1处,占水口林两片有古树200多株。还有青蛙石景台、古石碑等文物古迹。  相似文献   
87.
统治者掌控的祭祀权下移使得民间祠堂逐渐兴盛起来,并由此形成祠堂文化。祠堂文化蕴涵的审美意识形态主要表征两个方面,一是敬祖,二是旺族,且本质上是借助祠堂这种意象促进族群的发展。黄姚古镇以其多祠共聚的特色体现"和"文化,表征了族群的自我发展,维持着古镇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8.
淳熙十五年(1188)正月,陆九渊写下了《荆国王文公祠堂记》。《祠堂记》通篇以议论为主,立论、驳论兼用,仅末段记述祠堂重修始末,深合"记"的文体特征。陆九渊对百年王安石地位升沉有所了解,他从大道传承谱系立论,赞扬王安石光明俊伟的人格,批评王安石不能发明本心、学之蔽而政事乖,褒中有贬,褒贬相间;并驳斥王安石乃亡国罪人的言论,认为王安石的排斥者及元祐诸君子等应承担过错和历史责任。《祠堂记》的论证逻辑,具有浓郁的陆氏学术色彩,尚本务简。在南宋尊程(洛学)贬王(新学)的文化语境中,陆九渊《祠堂记》系统而褒贬并行的评价方式,深具了解之同情,代表着知识界对王安石分而论之的共识。  相似文献   
89.
在现代社会中,神话与历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术概念。简言之,神话是有关"神的故事",是虚构的;而历史则是"人的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然而在早期历史或者是口传文化中,历史往往与神话交织在一起,这种历史也因此被称为"神话历史"。秦晋两地流传着一些关于秦太子扶苏的"故事",这些故事在顾及基本"史实"的情况下又大多带有将扶苏"神化"的色彩;而与故事想对应的供奉扶苏的建筑,也有两种不同的称呼:"扶苏祠"与"扶苏庙"。这种将历史人物"神化"或者说是"造神"的现象,往往又带有一定的目的——宣扬忠、孝等思想,进而为王权的统治服务。  相似文献   
90.
正惠山古镇,地处无锡西郊,是无锡地名"无锡锡山山无锡"的发源地。古镇虽小,却东依惠山,南靠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就是物阜民丰之地。惠山古镇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祠堂,一个方圆几里的小镇,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竟有118家之多。惠山泥人和惠山祠堂本是连体婴儿——惠山泥人全盛时,惠山古镇是全国赫赫有名的"泥人一条街",大小泥人店面、作坊有120家之多,每一个祠堂必定隐藏着一个泥人作坊。曾几何时,每天清晨,东方才泛白,祠堂看守们就已经早早出门,推着板车,从惠山北坡的水稻田中满载被苏东坡赞为"惠泉山下土如濡"的惠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