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29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种族居住隔离被视作美国社会的基本组织特征,因而也成为审视美国种族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独特视角。其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的焦点,与历史进程、现实因素、意识形态和学术传统有着深层次的关联。本文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对美国种族居住隔离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形成机制的三种主要解释范式进行了详细介绍,试图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勾勒出这一社会现象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23.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巴拉克·奥巴马被成功提名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这标志着黑人及外来移民在美国的地位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也反映了美国民众对外来移民的接受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相似文献   
24.
不同族群外貌有差异,原因是他们的祖先有不同的生物学的背景。这些背景的差异到底有多大?万一不同族群的外貌特征只是历史上的偶然,只是生物学上的一个玩笑,其重要性只相当于化装舞会上的面具,那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25.
美国社会长期以来存在强烈的种族与文化的同化思想.但种族歧视和移民的涌入.未能根除美国及西方国家种族与文化的差异.相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教育。移民由过去的欧洲人为主转为现实的拉丁美洲人和亚洲人为主。消除种族歧视所采取的是持续不断的民族复兴运动。现实美国等西方国家多元文化和种族的划分,导致丰富多彩的文化与种族之间的抵制敌视并存。  相似文献   
26.
祝融、蚩尤、三苟为三个意义部分重合的兼容性种族概念:"祝融"为该部落集团及其首领最早称谓,"祝融"别称"蚩尤"则为祝融八姓支族东迁后与土著蚩尤部落融合形成的新东夷部族集团以后称谓,"三苗"为"祝融"与"蚩尤"融合形成的新东夷部族集团支族南迁后别称.  相似文献   
27.
文化多样性概念虽然在理解“他者”的问题上有所助益,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人们在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上趋于另一个极端。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简要历史分析,文章揭示了文化多样性概念在理解现实中的种族与族群现象时可能存在的紧张。  相似文献   
28.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之一,并于2007年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野草在歌唱》是其最早的,也是让她名声大噪的最重要的作品。作为当代文学研究中比较重要的小说,《野草在歌唱》这部小说整个故事的时空被作者移居到了广袤的非洲草原,主题上涉及到了许多方面,包括种族问题,性别问题,婚姻问题等等。本文试图从空间批评的角度去探讨和分析小说中的权力机制,以达到对该小说更多角度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29.
澳大利亚是一个后殖民的移民社会,又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因此其民族认同问题非常复杂。澳大利亚的民族认同包含了欧洲白人遭遇澳洲土著人之后形成的种族认同,澳大利亚人为与英国人、美国人等相区分而形成的民族认同,白澳内部的爱尔兰人的认同以及华裔、德裔等不同的族裔认同。彼得·凯里那些取材于澳大利亚历史和现实的小说,建构了一个丰富的民族认同世界。在凯里小说中有白人和土著人的冲突,有白人对华裔的压制和迫害,也有殖民统治下的爱尔兰裔顽强不屈的抗争。  相似文献   
30.
陈寅恪先生曾以“有教无类”一语来概括南北朝时段种族、文化之互动 ,强调“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 ;这一睿见有其时代学术背景 ,还值得进一步探索。当时北方各族间的胡化、汉化可能是多层次反反复复进行的 ,其“胡”的程度和含义尤其充满了构建出的认知成分。那一时段的政治争夺与文化竞争息息相关 ,大致形成一种文化为体、政治为用的格局。在多文化及多政治实体竞争的差序格局中 ,“华夏”和“夷狄”一定程度上成为“正统”和“非正统”的代称 ;当这一华夏概念被各方接受为共同的秩序规范时 ,其本身的文化含义却被淡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