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269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489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51.
宋娟 《北方论丛》2005,(2):62-65
古文运动与科举制度的出现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唐代古文家对科举考试中的时文多有批评,但实际上古文家与科举考试有着相违与相依的双重关系.从宋代起古文渐渐在科举考试中发挥作用,"唐宋八大家"的出现正反映着古文与科举的这种双重关系.  相似文献   
752.
南宋中期,理学对辞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当时辞赋从题材立意到结构行文,从思想内容到审美好尚,都烙有深刻的理学印记。这些影响不仅是文人们的刻意为之,更是理学营造了一个以其话语为基调的文化环境,几乎每个文人都在潜移默化中为其沾丐浸润。在科举方面,理学通过律赋和策论等文体创作,在思想和文辞方面对读书人施与深入的影响;理学的发展,营造了一个以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氛围,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思考习惯和为文风格,从而影响到辞赋的发展;理学家身体力行的创作,也对辞赋的发展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3.
论是唐代科举考试的重要文体,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散文文体。科举考试用论,是与论自身的文体特征和唐代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的。考察论体发展、演进的轨迹可知,论体讲究逻辑与思辨,除了易于表述政治观点和见解外,还利于阐发哲学观点和思想理念,这是论体被选为科举文体的内在原因。初唐后期,论开始应用于进士科考试,但不固定使用。中晚唐时期,由于社会剧变,在时代因素的影响下,论一度取代诗赋而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  相似文献   
754.
从明清直至近现代,学术界关于长期作为古典诗歌押韵标准的“平水韵”存在诸多争论,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疑点。文献研究表明:《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的刊刻者刘渊并非南宋人,此书实际刊刻于当时蒙古国控制之下的山西平水;而《平水新刊韵略》则是金代官韵的增补本,刊刻地点不是平水,而是开封;刊刻者王文郁也并未如通常所认为的那样,进行过韵部合并的工作。分为106或107部的“平水韵”,实际是金代政府为适应科举中诗赋考试的需要,根据北宋《礼部韵略》合并而成的。  相似文献   
755.
自乾隆二十二年,清代乡、会试均增加五言八韵唐律一首,通称"试帖诗"。这是一种有着严格程式要求的诗歌体裁,尤以事先限定韵部为突出特征。会试及顺天府乡试诗题均由皇帝钦命,同时指定一字作为韵部,其他各省乡试则由主考官命题限韵。从限韵角度对这些试帖诗进行统计分析,为研究清代科举、文学、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756.
韩愈、柳宗元在中唐时期倡导的古文运动,为中国散文史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的兴起,与进士科举密不可分,进士集团或阶层构成了古文运动勃兴的坚实基础。韩愈策略地利用科举行卷来倡导古文,改革弊政,是符合当时历史趋势和文化实际的。古文运动虽在晚唐五代时走向衰落,但并未绝响,它对后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7.
明清河北进士时空分布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处于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中心,为君主辇毂之地,全国首善之区.明清之际,河北科举业绩显著,尤其至清代,河北成为科举大省,科举名额位居各省之前.河北除地理位置重要外,本身具有很多特点:它身处中原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汇点上,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它幅员辽阔,由于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表现突出,所以河北明清进士时空分布具有很强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758.
清代科举在以经义为中心的总体框架下为诗赋考试留下了一定的空间,这为<文选>在清代的接受提供了新的驱动力量.康熙十八年以诗赋为考试内容的博学鸿词科产生了巨大的"右文"效应,在这个历史机遇中.<文选>重新为举业群体所重视;到康熙中期,已经出现了"天下向风"、"家弦户诵"的火暴局面.乾隆二十二年开始的在各级考试中加试试帖诗的改革标志着文学考试的内容由制科走进常科;在此推动下,<文选>成为试帖诗考试的题库和人所争趋的举业宝典,<文选>的接受由此进入极盛期,历嘉庆而不衰.<文选>在清代刊刻和流行的基本情况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59.
当代学者编著的《宋登科记考》最近出版,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如何评价这部著作以及这部著作有怎样的学术意义,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为此,《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邀请了几位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宋登科记考》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60.
在一个政府力量十分强势的时代,一个家族的发达与否,取决于与政府是否合作。在汉人当政的宋朝,杨氏乐与朝廷合作,出了一些官员。到了蒙古人统治时期,则坚决不出仕,表现出较强的民族气节思想。不乐出仕习惯影响的结果,让这个家族在元代没有政治人物。进入汉人重新掌权的明朝,因打击豪右政策而受到牵连。虽然有人想走科举之路,但准备不足,成功率低。直到明中叶才有突破,一门出了两个尚书、两个侍郎。此后百年左右,杨氏成为宁波科举大家族。正德以后,偶有人中举,固然有杨氏后裔退化因素,也与宁波科举教育不受重视的大环境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