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重点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秦巴山区传统土地养老以及以儿防老的模式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秦巴山区面临较大养老保障困境,要采取措施促使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本文主要关于秦巴山区农村养老保障的困境以及应对对策的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制约秦巴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西部开发为秦巴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该区干部和村民应更新观念 ,依靠科技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保护和建设良好生态环境 ,尽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省陆续对藏区"9+3"学生、彝区中职学生和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除了学费,最近,省长蒋巨峰主持召开的省政府第89次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我省秦巴山区28个县的中职学生也将享受到这一免费政策。会议指出,秦巴山区(四川部分)是革命老区、地震灾区,也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武都区固有的扶贫开发模式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武都区生态农业发展战略。武都区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要把脱贫致富与生态修复、防灾治灾相结合,并坚定地走生态农业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秦巴山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低碳能源法律及政策的制定紧密相关,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又与低碳绿色发展紧密相关,运用低碳能源法律及政策助推秦巴山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意义重大。加快秦巴山区能源发展的地方性立法,同时能源立法必须要转向清洁化、低碳化,构建秦巴山区完善的低碳能源法律及政策保障体制,用低碳能源法律及政策助推秦巴山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用低碳能源法律及政策推动秦巴山区社会经济结构发展转型,推进秦巴山区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转变、秦巴山区能源技术创新研发及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和能源管理体制,助推秦巴山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9年秦巴山区75个县(区)为研究对象,构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综合水平及二者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相对于脱贫攻坚,秦巴山区目前处于乡村振兴滞后期;秦巴山区整体处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初级阶段,其中有62%的县(区)处于初级协调及以下,87%的县(区)处于中级协调及以下;摘帽越早的县(区)平均耦合协调度越高;秦巴山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程度地区差异明显。基于上述结论,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为方向提出“五大衔接”路径,以期推动秦巴山区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人才交流》2013,(6):33-33
5月16日至19日,2013外国专家陕西汉中行活动成功举办。为向海外高层次人才全面展示陕西,此次活动特别安排在地处秦巴山区,生物、矿产和水力资源都很丰富的汉中举办。通过进工厂、下田间等考察活动,加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陕南秦巴山区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难点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转变思想观念、改革教育制度、改善生态环境、引进先进技术与人才、合理使用资金、兴办基础产业、发展乡镇企业等脱贫致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清中期,玉米作为一种新粮食作物,在秦巴山区的引进和广泛种植,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原有的生产与生活模式。玉米以其环境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等优点,吸引了更多外来移民来此垦种,使秦巴山区民众的生活状况得到了较大改观,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打破了这一地区的封闭状态。但因人口过度增长所产生的粮食压力,又使秦巴山区遭到破坏性开垦,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1,(22):14-15
案例背景 陕南秦巴山区和陕北白于山区是我国集中连片最贫困的区域之一。陕南秦巴山区属于地质灾害高发区,多次遭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平均三年半就发生一次大的洪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