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赵永翔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33-140
清中期,玉米作为一种新粮食作物,在秦巴山区的引进和广泛种植,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原有的生产与生活模式。玉米以其环境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等优点,吸引了更多外来移民来此垦种,使秦巴山区民众的生活状况得到了较大改观,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打破了这一地区的封闭状态。但因人口过度增长所产生的粮食压力,又使秦巴山区遭到破坏性开垦,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2.
基于对四川秦巴山区部分县(市、区)的实地考察,总结了四川秦巴山区的贫困特征及致贫原因,并就区内乡村振兴路径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创新能力弱以及资源开发不合理是制约四川秦巴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综合区内贫困现状及实地调查数据,构建了适合四川秦巴山区的人才与科技振兴路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旅游产业发展路径和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四类发展路径能够有效促进四川秦巴山区农村减贫,推动四川秦巴山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3.
针对重庆秦巴山区人力资本的投入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问题,在前人对人力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以指标代表性和数据可得性为原则,通过加入人力资本的扩展Solow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重庆秦巴山区人力资本投入效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人力资本投入是有效的,健康人力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不足,且过于偏重物质资本投入,是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应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优化教育配套资源,增加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该山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应增加健康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率,构建平等的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还应从引入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举办人才与科技交流会议,引进各类人才团队,探索校企事业单位合作,培养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效率。 相似文献
24.
25.
茅箭区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一一十堰市的中心城区,全区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2%,可利用土地资源十分匮乏。近年来,我们市足区情.大胆探索.在切实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实施低丘缓坡综合治理,率先向荒山荒坡要地, 相似文献
26.
27.
28.
29.
秦巴山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秦巴山区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对秦巴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当前秦巴山区水资源开发与保护除了水资源的优势开发还不够外,还存在着如水资源利用率低,河流受污染风险高,水质监测预警机制及生态补偿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快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相应政策,改革流域和河段管理制度,强化依法治水、严格红线管控,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水污染应急管理机制,依托现有的水资源优势、创新水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0.
张九东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17-20
秦巴山区总共设置标准样方74个,调查红豆杉个体数目513株,其中结籽个体44株,占红豆杉个体总数目的8.6%;大巴山调查样方23,红豆杉个体(胸径大于5cm)65株,幼苗数量52株,两者的比例约为1:1;秦岭北坡的调查样方13个,红豆杉个体46株,幼苗数量1株;秦岭南坡调查样方38个,红豆杉个体402株,幼苗数量206株,大于5 cm胸径红豆杉与幼苗的比例为2:1。研究结果表明红豆杉的更新能力低,种群缺乏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