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8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8篇 |
人才学 | 5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67篇 |
理论方法论 | 11篇 |
综合类 | 197篇 |
社会学 | 25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解释了“塔兰奇”一词。即为卫拉特蒙古方言“种麦子的人”之意。本文认为谊词是在准噶尔汗国时期出现。清朝统一新疆后,将南疆的部分雏吾尔族迁徙伊犁种地,史称“田屯”,足称回屯者为塔兰奇。19世纪末,伊犁塔兰奇人的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迁。1881年始,沙俄劫掠去约十分之七的伊犁居民,其中大多数为塔兰奇人。致使当地人口大减。民国时期,新疆省政府将塔兰奇列为单独民族。解放后,塔兰奇并入维吾尔族内。 相似文献
42.
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从其字面上看,显然是考核和肯定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效果的称谓。就是说,这些职称的评聘,主要条件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而不是其他。然而,目前我国各个高校在评聘教师的职称时是以所谓的科研成果作为硬指标,而教学却成为可有可无的了。如此做法,一来鼓励或逼迫许多人“制造”各种各样的“科研成果”,看似一片繁荣,实则只具有统计学的意义;一来使得那些真正扑心于教学、恪尽职守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其所损害的,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还有我国的教育事业和学术的国际地位。对目前盛行的职称评定、学界各种评比,多被诟病。为此,本刊特刊发下文,以引起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43.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西欧中世纪的大学有三个称谓:universitas,studium和studiumgenerale。通过梳理它们的文献出处以及年代可以发现,虽然这三个专有名词的出现在时间上有先后次序,但是在中世纪时期它们并没有相互替代。它们各自指向了中世纪大学的不同侧面,即学人共同体的组织形式、学校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普遍承认的地位和特许权。对此的阐释是建立在分析拉丁语文献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对史料的释读也勾勒出了大学于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欧洲的起源史。 相似文献
44.
身份称谓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所认同地位的体现。中国传统社会身份称谓的类型有姓名性称谓、亲属关系性称谓、职务性称谓、尊卑从属称谓和礼仪性称谓。身份称谓具有身份区分,形成并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和执行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因此,具有宗法、权势、道德、礼仪等价值取向。基于“泛伦理化”和家国同构的意识形态与传统文化,使得传统身份称谓大多由宗法称谓和权势称谓转化而成,反映出特定社会的文化观念、行为、风俗、制度和社会心理。身份称谓是有关身份及其相应的社会政治体系的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它以最简单的社会化方式,向人们灌输关于社会政治构成的自我意识,使人们习得和接受现成的社会规范,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互动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并以相应的角色规范来指导言行。 相似文献
45.
46.
称谓语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英汉称谓语由于国俗差异存在着诸多不同。英汉称谓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交际称谓,本文从国俗出发,探讨了两种称谓的异同。 相似文献
47.
贾树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1,(2):53-58
《文心雕龙》同有些古代典籍一样,存有一些历史疑题,撰成年代就是其中之一。《文心雕龙》的撰成年代,不仅关系到对内容的理解,也是推定刘勰生平年代的主要依据。长期以来,龙学界向以清刘毓崧“三证”说为依据,推定《文心雕龙》撰成于南齐之世。本文从三个方面进一步考证《文心雕龙》撰成于萧梁之初。 相似文献
48.
国外中国研究的发展及学科的称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对中国的研究始于世界各国对中华文明的接触与认知。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研究中国的热潮。对于这一热潮的出现和走向,我国学术界给予了密切的关注,但长久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国外的中国研究缺乏统一的称谓,有的称“汉学”或“海外汉学”,有的称“中国学”或“国外中国学”。本文回顾了国外中国研究的发展并对其学科称谓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49.
50.
吴小馨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汉英两个民族的语言,由于母语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称谓方面差异较大,在亲属、非亲属、职衔、敬称、谦称、姓名及其他的称谓都有各自的特点。得体的称谓使人心情愉快,反之令人感到别扭,甚至恼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