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6篇 |
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篇 |
民族学 | 3篇 |
人才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58篇 |
理论方法论 | 12篇 |
综合类 | 216篇 |
社会学 | 19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感悟自然生命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价值,以致从礼教人伦和天人之际两个维度来谋求身心的谐调。移情观照下的自然山水也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人类社会的印迹,它们逐步由欣赏的对象演变为构建精神家园的组成部分,并堂而皇之地跨入了传统文化的殿堂。一旦自然山水被人为添加修、齐、治、平等价值因子,自然山水就逐渐剥离事物的原初本性,而染上了善恶判断的道德色彩,嬗变成千古文人抒写心志的一个重要凭借。 相似文献
52.
何双百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7):185-192
随着社交机器人逐渐出现在家庭、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日常生活与媒介交流环境里,他们与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在人与机器建立新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同理心扮演了重要的作用。人们通常认为与机器人的社会互动是基于"拟人化",即对人类社会能力的想象投射,然而此说法争议较大。本文拟将社交机器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人机互动的现象描述,探讨我们能不能对机器人产生同理心这一认知谜题;然后进一步讨论"是否应该以及为什么需要对机器人移情"等问题;最后在直接感知理论(DPT)的基础上提出"非对称社会互动感知论"这一描述性框架,探索社会化在"人机共情"现象里达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苏尚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4):46-47
朱光潜先生所总结的一条创作规律"诗词是通过所选择的典型情结来烘托生动具体的气氛和情调的"是得到大家认可的,我们应有历史主义情怀,正视时代特点,知人论诗,不以现代认知经验去图解古人的思想,评说古人的行为.本文认为<〈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道〉教学后记>的作者的观点有矢偏颇. 相似文献
54.
论教师的移情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4):96-99
本文论述了教师移情的含义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挚爱学生,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洞悉非言语行为,培养教育敏感,延迟评判、换位思考,塑造利于移情的人格特征,注重移情的表达等提高教师移情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5.
吴宇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4):31-33
近代美学的核心问题是美感问题,许多美学家都对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精辟见解,但大多着重于美感经验要素的分析.朱光潜先生特殊的学术情结决定了他思想的独特性,中西方的美学思想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了美感经验分析的内外两个参照系.朱光潜先生用批判的、综合的方法将美感经验描绘成了一个动力结构,对前人的观点起到了"补苴罅漏"的作用,最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美育找到了内在的心理机制.这种思想对后人的启示作用及其在美学史上的地位都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56.
57.
文化负迁移现象一直是跨文化交际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本文通过一项针对中国高校学生和在华外资或合资企业中方员工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情况,指出文化负迁移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但可以通过适度文化移情来增进交际双方的沟通与理解,有效减少或避免文化负迁移,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58.
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对共情的理解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贾晓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36-38
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共情(Empathy)概念,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人本主义的共情为精神分析中的澄清、对质、解释等各种技术提供了更佳的表达态度与方式。而现代精神分析指出,没有潜意识层面的反移情就没有共情。对反移情的深入理解是一种更高级的共情。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中所涉及的共情观点,体现着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 相似文献
59.
60.
梦意象是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类别.作为人类精神的共同财富,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的经典梦意象虽然产自不同的时空背景,却有着高度的相容性,借助于它们的帮助,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探寻梦意象背后的奥秘.根据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熊罴梦与兰梦的广泛流传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而是古人对于其中蕴含着的"子嗣"这个中国古代社会中极为重要的集体无意识的高度关注.<庄子>蝴蝶梦与骷髅梦的"斗争"隐含着荣格移情与抽象学说的影子,前者的盛行与后者的悄无声息不能不说与移情和抽象这两种不同的审美心态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