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1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2篇 |
劳动科学 | 10篇 |
民族学 | 30篇 |
人才学 | 67篇 |
丛书文集 | 84篇 |
理论方法论 | 35篇 |
综合类 | 530篇 |
社会学 | 216篇 |
统计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73篇 |
2012年 | 79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112篇 |
2008年 | 156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长沙市中小学的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在实施方面、人员参与方面、项目设置方面、场地器材方面等都存在着某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组织有特色、有创新价值的阳光体育运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强学校、社区、家庭之间的沟通,促进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 相似文献
92.
93.
对少教民族传统竞技文化保护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现状具有保护与发展的意识逐步形成、保护与发展模式型多元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但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原因在于过于单纯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导致民族文化生态和文化资源遭到破坏;投入经费严重不足,保护机制与措施缺失等.最后提出了加强少数民族传统竞技文化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94.
青少年正处在身体生长的关健阶段,活泼好动是这一年龄段的基本特征.参加体育运动就难免会造成运动损伤,尤其是足球、篮球等体育运动.本文通过归纳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损伤,对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何减少损伤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对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的五大支柱问题,即教育普及、科技信息推广、产业结构调整、合作医疗保障、农民身体素质提高等,旨在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6.
全面的文化素质是运动员创造和想象力的基础,知识的积累会促进智力的提高,从而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一种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能正确地分析和总结自己,领会和贯彻教练意图.正确估计对手实力,合理控制比赛节奏,将自己的先天性竞技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佳境。 相似文献
97.
2003年7月.中共河南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赋予了新时期河南体育工作新的历史使命。要完成《纲要》中提出的“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使体育事业走在中西部前列的大目标,必须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河南省体育事业快速、持续、健康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原崛起宏伟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8.
正体育必定将成为人类的永恒活动。随之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在解决了自身基本需求问题之后,开始为寻求人类的自我发展而不断努力,特别是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使得体育逐渐成为实现人类自我发展的重要方式,以其极具观赏价值、竞技价值以及成败悬念成为最为广泛认同的活动。这些显性和隐性的价值也必定将勾起有头脑人的创意,利用这些价值创造财富和收益,使体育跟营销紧密的联系到一起,从而发挥体育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99.
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高校将要肩负更多的培养竞技体育选手任务,本文主要对中、美两国培养高校竞技人才的模式比较分析,找到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不足,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0.
亚竞技运动的产生是大学体育与竞技运动相结合而发展的新型运动形式,它更强调体育人文精神,促进青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为终身体育提供保障.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咨询、访谈等方法,通过对大学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进行分析,并从和谐校园的视角,结合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发展方向,为大学体育课程的亚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构建以"亚竞技"为主导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项目)结构体系,使大学体育课程建设走上科学化、多元化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