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自然崇拜在端木蕻良小说叙事中占据了特殊的位置。作家注重挖掘古老民族和大地之中的原始潜能。他小说中人物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在他的小说中有一种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命意识。图腾意识和人物塑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英雄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是其小说叙事的显著特征。自然崇拜是端木小说的原始底蕴。  相似文献   
22.
东北现代家族小说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鲜明的地域性和多元的风格,<科尔沁旗草原>是其中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品,显示了这一文体的主要特征.它通过描写草原上一个大地主家庭的兴衰,以史诗般的叙事范式揭示了其特有的家族文化气质,即拓荒、攫取的草原精神,同时延续和深化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旧家庭叛逆者的形象,体现了彻底的反叛性和战斗性.  相似文献   
23.
端木是小三吗 端木与二萧(萧军、萧红)原是朋友.萧红与萧军分手之后.选择和端木生活在一起,这让很多人将端木视为插足两人感情的第三者。  相似文献   
24.
<正>2012年9月25日,是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著名作家、文学家、红学家端木蕻良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为缅怀这位文化名人,弘扬他的文学成就,中共昌图县委、昌图县人民政府主办了纪念端木蕻良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及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八十多人。来自全国的文学和红学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端木蕻良的文学成就及他对《红楼梦》研究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进行了广泛研讨。辽东学院师范学院谢淑玲教授应邀参会。  相似文献   
25.
弹指一挥间,1911年出生的萧红,到2011年有100岁了。为了纪念萧红百年诞辰,黑龙江准备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当年掀起"萧红热"浪潮的领头人王观泉先生,嘱我写篇文章,以示记念。  相似文献   
26.
为躲避战乱,1940年1月,萧红和端木蕻良乘飞机到达香港,住在九龙尖沙嘴一间狭小的房间里。萧红常常咳嗽、头痛、失眠,但她还是勤奋地写作。《呼兰河传》脱稿后,又开始创作以“九·一八”事变后祖国半壁山河沦陷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马伯乐》。  相似文献   
27.
在现代文学中,端木蕻良首次表现了父系通过双重血统的转化后,对土地和女性掠夺的母题,这是一个人类由来已久的心理原型。人类,尤其是男性经由双重血统"人"与"神"的洗礼以后,就具有了"神"的特殊资格,可以占有土地、统治女性的母题。在这一母题中,土地是神性的奴隶,拥有神性的男性同时可以随意地奴役女性。更主要的是,端木创作了一个填补文学历史长廊中心理原型空白的丁宁形象。  相似文献   
28.
端木蕻良小说从古代和现代叙事、抒情两大文学传统中汲取营养,形成了颇具个性的抒情艺术特色:或通过独特的自我抒写,直露主观情怀;或刻意追求作品的"潜流",冷静客观地写实叙事,像戏剧那样地客观呈现,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不写之写,尽在不言中;或描写意象、营构意境,将主观感情艺术地渗透于独特的意象、凝结成艺术的镜像,从而营造出一种诗化的审美氛围、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9.
满族作家端木蕻良深受家庭和时代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民间立场,建构了独特的女性观念。他的一生见证了现代中国妇女解放的历程,积极利用男权话语为女性呐喊。他的小说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同情女性的不幸遭遇,赞美女性的优秀品质,弘扬女性的伟大品格。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温和的女权维护者,一个优秀的女性书写者。端木蕻良的名字和他塑造的女性形象将随着他的作品永存于文学史。  相似文献   
30.
满族作家端木蕻良以小说创作著称于世,作品充满着深刻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观念,也传达着这位"土地与人的行吟诗人"非凡的艺术神思和民族情感.这与作家明确的族属身份和地域意识关系密切,更与作家在思想精神层面自觉服膺现代大师级人物鲁迅有关,除二萧之外,端木在文学道路上也深深受惠于鲁迅,在诸多的有关"东北"的书写中,建构并赋予民族艺术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气度和现代品格,同时以直指心灵的血泪书写,完成对鲁迅的文学精神和艺术精髓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