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96篇 |
免费 | 91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85篇 |
劳动科学 | 20篇 |
民族学 | 88篇 |
人才学 | 69篇 |
人口学 | 12篇 |
丛书文集 | 1044篇 |
理论方法论 | 261篇 |
综合类 | 2307篇 |
社会学 | 268篇 |
统计学 | 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76篇 |
2022年 | 79篇 |
2021年 | 127篇 |
2020年 | 115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114篇 |
2016年 | 103篇 |
2015年 | 151篇 |
2014年 | 316篇 |
2013年 | 232篇 |
2012年 | 293篇 |
2011年 | 287篇 |
2010年 | 345篇 |
2009年 | 272篇 |
2008年 | 602篇 |
2007年 | 293篇 |
2006年 | 188篇 |
2005年 | 146篇 |
2004年 | 129篇 |
2003年 | 94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由于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分配关系的实质时 ,采用了一明一暗、一主一从的双重视角 ,从而使后人对他的分配理论产生诸多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点上 :劳动价值论是不是要素分配论的理论前提 ?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是否是剥削 ?要说明这两个争议性的问题 ,我们必须透视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双重视角 相似文献
92.
陈康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353-354,358
翻译不仅是单纯的言语转换行为,而且涉及不同语言间的文化转换,口译活动亦是如此。本文尝试分析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优点及不足,探讨口译员在跨文化视角下口译策略的选择以及提高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3.
冯梦龙《山歌》的女性话语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燕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105-107
以女性视角来解读晚明时期的《山歌》,其充满一种女权主义的隐喻,是在封建伦理式微前夕男权中心的退位及女权意识的崛起在民间的映证。 相似文献
94.
广告翻译的互文性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绿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7(6):96-100
作为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的一大热门话题,互文性理论强调不同文本互相影射,互相参照,形成一个庞大的符号辐射系统.互文性理论把文本研究放在一个更宽广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因而对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运用互文性理论对广告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广告用语多为指涉频率高的强互文性文本,互文语境大,联想意义丰富. 相似文献
95.
渐进改革与制度演进——解读中国改革的一种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代尧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1):59-64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是一个规模浩大的实验过程,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制度演进过程.邓小平提出的"大胆地试"、"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断试错的方法,包含了制度创新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但渐进主义的改革方式之选择,同时也决定了中国改革进程中当前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协调推进改革,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96.
冯洁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205-206,220
《福》是J.M.库切对丹尼尔·笛福的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一种改写。小说打破了《鲁滨逊漂流记》中男性声音在历史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引入了一个女性叙述者苏珊.巴顿,以她的视角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似曾熟悉,实则大相径庭的荒岛流放的故事。苏珊的叙述揭示了库切对传统历史权威压迫下的边缘人物的声音的极大关注,挖掘这些声音的不懈努力及对传统历史写作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97.
郁勤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8(1):114-117
张天翼的讽刺艺术辛辣、犀利、冷隽,融道德讽刺、政治讽刺、人性讽刺于一体。他在短篇小说《砥柱》中通过一次轮船旅行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众生像进行了一次浓缩和速写,灵活交叉运用第三人称限知式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从而使文本生成了浓烈的喜剧效果和个性化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98.
朱晶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5):51-53
汪曾祺的儿童视角小说,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成长”主题。不同时代少年的成长历程折射出不同时代的历史内容,也隐喻了作家本身在不同时代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汪曾祺的儿童小说也是他自己“成长焦虑”的折射。 相似文献
99.
周志高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63-67
现实世界在本体论上和内容上是完整的,而叙事虚构世界是不完整的.在叙事中,故事可以无限地延展,但因为文本的限制,叙述者只能选择一定的叙述视角进行叙述,这必定会造成叙事中虚构世界的不完整.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他选择叙述什么,选择不叙述什么,都与叙述者的伦理取位紧密相关.影响虚构世界的不完整性的因素除了文本本身的边界之外,还有文本残缺、文类规则、作者风格、美学追求、文化特点等因素.以上这些因素,除了文本残缺之外,都与叙述视角有关,并且能够折射出不同叙述视角所蕴含的伦理价值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1):90-96
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台湾怀乡潮中,林海音用《城南旧事》的儿童视角构建了一个与政治化的历史语境间离的北京。在后涉的叙事中,她重新经历着北京古老与现代的双重启蒙,在对自我身份的逐渐确立中,完成了成长这一叙事使命,同时也用自己的行进重现了北京的都市进程。在叙事中,成人叙事者时常悄然浮现,儿童与成人两种声音不断在文本中产生错位甚至断裂,表现出了两种相异的叙事态度。作为隐在的成人叙事者,林海音以虚设的童稚为纽带,串联起了一个去政治化的精神都市与一个多义性的故乡。这也与写作时的台湾语境是分不开的,作家所处的现实台湾是故乡也是异乡,她对于作品的去政治化也具有双重性。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同时代的台湾怀乡潮中。在普遍的怀乡叙事中,历史语境被有意弱化,呈现出与同时期大陆叙事迥异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