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先秦儒家的人学思想主要体现为孔子、孟子与荀子的人学思想,具体而言:人的本质:孔子提出“仁“;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人的价值:孔子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有贡献;孟子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天爵“、“良贵“;荀子认为,人的价值在于人有“义“。人与自然:孔子虽然没有明确表达“天人合一“,但《论语》中相关话语却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孟子讲“知性“则“知天“,体现了人道与天道的统一;荀子提出“天人分异“的思想。人与社会:孔子强调了人对社会的责任;孟子反对杨朱的“为我“思想,折射出孟子注重群体价值倾向;荀子提出“明分使群“的观点。人格与精神境界:儒家的最高理想人格是圣人,孔子认为,能够“博施于民而济众“的人就是圣人;孟子提出“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但只有做到“尽心、知性、践形“,才能成为圣人。先秦儒家人学思想既有合理性的因素,也有显著的历史局限性。其合理性因素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利用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2.
徐浩程 《决策探索》2013,(21):60-61
领导人在地方或者基层工作中,除了提升精神境界之外,也十分强调自身经验的积累与能力的锤炼。  相似文献   
63.
日前,湖南省岳阳市委书记易炼红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干部要有五平之心》的文章,从为人处世讲平等,谋事干事重平实,发展进步需平稳,名利得失要平衡,精神境界求平和等五平之心,诠释了领导干部应如何处世用权。笔者认  相似文献   
64.
《大学》作为儒家哲学的一部重要的经典文本,揭示了以修身为根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一体的道德思想,这种思想以修身为中心,向外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向内则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由此而消除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隔闵,主观与客观之间的隔阂,达到“合内外”的精神境界。到宋明儒学,这种精神境界发展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大学》所揭示的.正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精神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65.
《社会工作》2009,(9):50-51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他矢志不渝;“勤奋耕耘、为民服务”,他追求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境界。他就是江西省永丰县潭头乡光荣敬老院院长戴绵世。  相似文献   
66.
67.
兴起于20世纪初的人间佛教已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主流形态.人间佛教对关涉现实人生意义的幸福理念有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认识.太虚大师通过生活之改善、德行之改进、定心之改进、净慧之改进以及净善之圆满五个阶段的阐发,展现了其人间佛教幸福观的主要内容,即把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境界的提升以及当下幸福的实现作为其幸福观的核心理念.该理念一方面净化和提升了世俗生活的境界和意义,同时又彰显了对永超苦海的极乐世界的向往和对超越性的人生永恒幸福的追求.  相似文献   
68.
在诗性智慧的学术语境下,禅与诗主要有三点相似之处与一点根本区别.一是两者在意识活动方式上基本一致,本质上是一种"非对象化"的诗性主体意识或现代哲人所谓"负的哲学方法".二是在话语传达方式上两者高度一致,本质上是一种以身体为中心的诗性智慧表达体系,在禅宗即身体语言,在诗则是蕴藏于符号内部、与原始歌舞节奏一脉相承的节奏韵律.三是主体的心路历程相通.在某个阶段,禅家和诗人都重情,有不能舍弃之物,而最高境界则殊途同归为天地境界或宇宙本体,其在禅日悟境,在诗日化境.诗与禅也有一重大区别,诗源于中国诗性智慧,本体内涵为生命精神,是所谓"生生之德";禅源于印度死亡宗教学,本体内涵为死亡哲学,是所谓"毕竟空".尽管借禅学之助,诗人可以涤汰心灵杂质,使其精神境界更上一层,但如果"人的欲望与情感"被完全切除,诗也就由此丧失了自身再生产的历史、社会与精神土壤.  相似文献   
69.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  相似文献   
7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目的是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并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为达到提高学生精神境界的目的,教师应注意利用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隐性知识,并使之与时事热点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