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40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红山文化玉器与传统中国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文化玉器与传统中国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即均具有写意的艺术观 ,在手法上也常以线为主进行造型。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达于尽善尽美 ,博大而精深 ,它是根植于中华民族优良文化沃土之中的。纵观之 ,红山文化玉器与中国画的造型观是血脉相连、相通的  相似文献   
172.
孙柏楠 《理论界》2014,(6):111-113
活化又称激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概念,也泛指某一物质从其无活性状态转变为具有活性状态的过程。本文借用活化概念,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进行活化研究,意在更好地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进行探索、保护、开发、利用以及弘扬与传承,使其从原来孤立的遗址(无活性或少活性状态)转变为可观、可感、可体验遗址(有活性状态)。  相似文献   
173.
"玉鸟"图像在红山文化中虽然不及"玉猪龙"出名,但在整个东夷地区数量最多。它体现了高度的宗教、礼仪等集体族群意识,同时证明了《山海经》等古籍文献中神话传说部分史料的可靠性。从体量上考虑,"玉鸟"图像所反映的主要是礼仪活动,这种礼仪活动是源于宗教的意识之转化,也反映了造型等艺术学的问题。随后在礼仪的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带有强烈宗教意识的独立艺术观念,构成了一种风格基本一致又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玉鸟"图像的造型样式,显示了红山文化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4.
红山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来,随着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成果的不断出现,不仅向世人充分展示了红山文化丰富的内涵,而且对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红山文化、探讨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也提供了宝贵资料。红山文化玉器是我国史前时期一个独立的玉器系统,是红山文化丰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红山文化玉器认识与研究的状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将有助于我们对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展开,进而解决红山文化的社会发展阶段等较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5.
红山文化玉器种类繁多,造型多样,类型划分方法也有多种,按照玉器形制及使用功能,红山文化玉器可分为装饰类、工具类、动物类和宗教典礼类4种类型,这些造型多样、寓意深刻的玉器,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先民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更体现了先民们的独特理解和创新精神,反应出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6.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朝阳是从古老《诗经》中走出的城市,因其历史绵长、地杰人灵、文化底蕴丰厚、影响深远,已逐渐成为一方文化的符号,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  相似文献   
177.
郭静云 《殷都学刊》2010,31(3):66-75
人类信仰的一切形象都源于可被观察的自然现象,受崇拜的形象并非来自虚幻,而是自然现象被神化的结果。本文旨在比较各上古文化的信仰内容,并藉此了解中国龙的形象自然来源。对照上古文化信仰可以发现,自古埃及以降的闪米特文明都有神奇蛇的信仰,但这些蛇都是克托尼俄斯的神物,代表地下界,从不升天也不飞翔,这种信仰符合蛇的自然本质。然而中国的龙完全不同,其为天神,既不符乎蛇的本质,又和其它古文明崇拜的蛇神形象大异其趣。因此可以推断,埃及蛇与中国龙的形象和神能俱不相同,形象来源应该也不一样,两者不能混为一谈。笔者以为龙的形象来自昆虫。龙的崇拜源自农耕文化,而昆虫对农耕生活影响极深。农人天天观察昆虫,发现其具有羽化神能。在大自然中,只有昆虫能由蛇体化为鸟形,也只有昆虫能暂死后再生、升天。因此古人神化昆虫,这实为龙的形象与崇拜来源。不同地区的萨满教,都有崇拜昆虫变形、羽化神能的痕迹。不论从考古资料或古代文献中,都能发现中国先民确有尚虫信仰。古埃及人也崇拜过昆虫,事实上,笔者认为与其和埃及的蛇神作对比,中国龙可能更近似于古埃的金龟蜣螂甲虫崇拜。尽管埃及的金龟和中国的龙崇拜在起源、发展上关联性不大,但两者的信仰观念与象征意义却相当接近。本文以中国龙的古代造型和自然幼虫作对照,发现很多幼虫尾巴上有带着犬齿的假头或尾刺。这种双嘴的形状恰好符合古代中国龙的造型特征,尤其在商周礼器上,头尾两端双嘴的龙形更是随处可见。头尾双嘴是幼虫的特征,农人观察昆虫,依其形体创造出神秘概念,而神龙的双嘴形状正可旁证龙的形象源于昆虫的说法。在本文的最后,笔者将着重讨论夏禹的故事和其名号。夏禹形貌为虬龙,其名"禹",恰和"虫"同字,故龙、虫义同。夏禹神话也表达了幼虫与神龙的同等性。  相似文献   
178.
在概述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形制、特点及性质的基础上,分析了红山文化积石冢与辽东半岛南部积石冢的渊源关系,指出红山文化作为东北文化区石墓文化的源头,对后来在辽宁东南部、北部及吉林西南部出现的积石墓、石棚墓、大石盖墓、石棺墓等与原生宗教祭祀礼仪相联系的特殊葬俗产生过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9.
本文通过对红山文化晚期重要遗址中出土的石质生产工具的功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动物考古、植物浮选以及人骨同位素检测考古研究成果,探讨红山文化晚期的生业方式,认为红山文化晚期的生业方式是多样性的,既保留了传统的渔猎经济,同时又有种植粟、黍的发达原始农业,多样的生业方式为红山文化先民提供了不同的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80.
魏家窝铺遗址是内蒙古目前发现的规模较大、保存最完整、发掘面积最大的红山文化时期的聚落址。2010年发掘获得的资料显示,魏家窝铺遗存不仅保留着以筒形罐为代表的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传统,还接受了来自燕山以南地区的后冈一期文化和庙底沟文化的影响。魏家窝铺2010年的发掘揭示出了一个环壕聚落的扩张和兴衰历程,属红山文化的首次发现。魏家窝铺聚落布局既有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房址成排分布的特征,也可以看到华渭文化区环壕聚落的区域中心单元的影子。2010年发现的房址内部结构方面的资料为进一步研究红山文化相关问题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