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两种境界     
周实 《领导文萃》2009,(1):134-135
人是需要自信的,但又不能过于自信,过于自信了,就自以为是了。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一般说来,习惯说是孔子说的,已经约定俗成了,不少大人物或者小人物,都是这样说。我也习惯这样说。前不久的文章里.我还曾经这样说。但你若去查《论语》,就会发现不是的.这话原是曾子说的。  相似文献   
22.
"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 中国是从1995年5月1日起实行5天工作制的。 据了解,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关于劳动时间没有法律规定,仅在中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提过,将工作时间限定为8至10个小时。由此,约定俗成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23.
“什么是社会工作?”我在小组督导中问道.小高率先答:“应用社会工作的知识、技巧及价值观等帮助有需要的人和家庭.”小庄徐徐回应:“社会工作是‘生命影响生命’.”在助人专业里,把“生命影响生命”挂在口边似乎已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而社会工作的批判思维,让我对一些传统的、约定俗成的规范或想当然的观点,在予以尊重的同时,亦以崭新的视角重新去思考.那么,“生命影响生命”有哪些值得我们反思的?  相似文献   
24.
时下不少报刊文章中用“七月流火”一词来形容天气炎热,许多人认为这是望文生义,背离了《诗经·豳风·七月》中“七月流火”的本义。其实,语言是发展的,惟其发展才具有生命力。如果要固守“七月流火”的本义,那它就是已经死亡的词语。现在“七月流火”在电视、报刊、文学作品中都很流行,约定俗成,意思直白,一看就懂。所以说引申、转化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途径,甚至可以说“将锴就锴”是语言发展的普遍现象,也是语言活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25.
无私的爱一直被人们讴歌、传颂。母亲对孩子的哺育应该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的自然流露。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也算无私的。这些多半属于一种本能的爱,约定俗成的爱。  相似文献   
26.
黄晓林 《职业时空》2008,4(6):51-51
习语反映出某一地域、民族、文化、阶层范围内大多数人约定俗成和习惯性的说话方式,往往具有很强的表达力,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英语习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在使用中不可改动,其中任何成分不可替换、增减,它具有整体性、凝固性、不可替代性。然而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多数习语可以根据语用者的交际需要而进行多方面操作和转换,从而使语用者达到渲染气氛、烘托思想情感、突出某种概念或诙谐幽默等效果,这就产生了习语的变体。  相似文献   
27.
池文君  谢红 《社会工作》2009,(13):25-26
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当然也包括语言行为。语言文字,不仅只是约定俗成的符号,更凝聚了一个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本文试图从学习语言过程中思想、信仰、习俗的差异,阐述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哲学是以语言作为思考的对象,哲学的关注必然涉及到语言学一般原理的思考。中国古代哲学家从哲学视角对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其中包括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等等,为普通语言学系统的建构提供了最早的理论源头,在现代语言学理论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9.
《荀子》32篇,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了汉字的起源、语言的社会本质、语言的继承与发展、语言的作用、语言的修饰、方言与共同语等语言学的基本问题.在论证上述问题时,荀子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时闪烁出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曙光,给后人以极大的启发.可以这样认为,荀子的语言观,为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0.
在语言哲学中,名称问题是其核心问题之一。在此问题上荀子从命名的初始角度提出了"名无固宜"和"名无固实"的观点;从名称的使用角度荀子提出"名有固善"的观点。克里普克和普特南的因果历史命名理论认为命名仪式是名称作为固定指示词必然地指称某个特定对象,并提出了实指和用摹状词来固定指称的两种命名途径。对这两种观点进行比较,得出两者的融合是名称理论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