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96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杨洁 《科学咨询》2009,(24):93-93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平面设计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将中国线条造型技法融入到平面设计教学中,通过案例与技法的结合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与创意能力,以及对具有民族特色的平面设计作品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72.
表现服饰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体美。本文以立体构成、立体裁剪的造型手法从构成、纺织面料特征、平面斜裁法、流线型及“公主线”风格等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塑造服饰语言,以达到人体美与服饰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3.
74.
书法美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 ,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美学原理 ,书法美表现为 :一、书法线条本身的力度美 ;二、书法线条组合的和谐美 ;三、书法的意境美 ;四、书法的自然美 ;五、书法的异趣美。  相似文献   
75.
中国风景园林的兴盛是知识分子对政治的不信任的结果。文人从求仕转入对个体生命的体验和感受,于是中国真正意义的美学就发生了,从这个转变过程中风景园林成了中国美学和中国文化的最大的载体,它是一个开放式的多维的美学体系,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而没有几何体的刻画,因为在中国人的视野里没有“隔”的东西,所以中国园林在表现手法上便放弃了几何体,而改为几何的基本元素——线条来表现。正是这种用基本元素的表现方式使中国风景园林虽是工匠之作而终没有出离“笔法”。  相似文献   
76.
周昌梅 《南都学坛》2007,27(1):78-81
六朝陈郡谢氏家族的山水诗,具有“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谢氏子弟在山水诗的写作中,借鉴了山水画艺术领域里的创作经验,重视景物的布局(聚散、虚实、远近、大小、动静等)、设色(浓淡、明暗、冷暖等)、线条(疏密、曲直等),从而形成诗歌鲜明的画面感。谢氏子弟以画为诗,显示出高超的写景技巧,为我国山水诗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7.
本文立足于多年儿童水墨画教学经验,分别从儿童观察特点、水墨线条和造型表现三方面分析儿童水墨画的“生”与“拙”,通过对儿童水墨画特点的分析,反观成人水墨画创作,从而提升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78.
legato(连贯地)歌唱是美声唱法声音美的品质和核心,也是歌唱家必须掌握的重要技巧之一.本文论述了legato歌唱的特点、要求及重要性,并通过气息、声气结合、声区统一、歌曲演唱四个方面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legato的演唱方法.  相似文献   
79.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同源同生,线条是它们共同的内涵依托,笔墨是它们共同的艺术语言,它们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历史中得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0.
线在绘画中是人们认识与反应自然物象的形态时最概括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线描是中国画的灵魂,它表现出中国传统的思维特点和艺术魅力。线是中国画艺术表现的媒介之一,是绘画创造的源泉动力,具有独特的绘画表现语言。它融入了画家的艺术风格,达到了绘者思想感情与艺术气质的完美契合,更是绘画者的人格魅力与艺术气质的完美体现。线是从复杂的自然物象、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运用线条的粗细方圆、浓淡转折变化以及用笔的快慢轻重、提按顿挂等来描绘不同的人与事物的质感与气质的艺术表现过程。中国的历代画家已经凭着自己的高度热情和熟练的技术,把线创造成为具有质感的线、具有气质的线,并把画家的情质发挥到了极致,将中国画中的线描推到了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