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20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4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40篇
理论方法论   148篇
综合类   1276篇
社会学   222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31.
"红色经典"自产生以来引起了社会的巨大轰动,为文艺界添上了华丽的一笔,而这一笔中颇具亮点的便是梁斌的《红旗谱》。相比于其他同时期著名的"红色经典"作品来说,《红旗谱》在题材内容、人物形象的塑造乃至作品语言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大大拓展了红色经典的表现范围,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32.
《职业》2012,(7):28
自2010年莎翁经典喜剧《驯悍记》在彩排时广泛招募笑点测试志愿者后,"笑点测试员"逐渐成为一项新兴的职业。据介绍,笑点测试员在"上岗"之前,一般需要大致了解剧目的内容、背景以及历史评价等信息,并在观看演出过程中,自然地做出各种反应。而剧组则派专人记录笑声,并根据笑声的大小、多  相似文献   
133.
沈青黎 《职业》2012,(34):40
经典的宫斗剧往往映衬着职场法则,近来备受瞩目的《后宫甄嬛传》亦是如此. 雍正——那些沉默寡言,城府极深的决策者 这类人是公司的首席决策者.对于他们来说,公司利益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他们时时刻刻以公司大局为重,就算再欣赏一个下属,也断不能为了此人葬送公司的利益.他们由于位及顶端,要面对各方觊觎和被颠覆的危险,所以疑心重重,想法和思路也不断发生变化.下属与之相处,最稳妥的做法就是秉公自律,懂得避嫌,将公司利益放在首位,并适时发挥个人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4.
正陕西师范大学哈宝玉教授著的《伊斯兰教法:经典传统与现代诠释》一书,2011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在占有大量阿拉伯文、英文和中文文献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宗教学研究方法为主,历史学、法学和政治学等相关研究方法为辅,系统地论述了伊斯兰教法的起源、发展和演变,重点探讨了属广义法律范畴的宗教义务和伊斯兰教民法、刑法、和平与战争  相似文献   
135.
中西古典解释学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言说范式表现出诸多差异:中国解经者在恪守文本"原意"的同时,并不排斥在理论上发经典之微言大义,西方解释学者对于经典的解释限度则有着严格的自觉意识;中国学者认为解释对象与解释主体无法分开,本体是一种自我呈现,而西方学者将解释对象看作一种客观的实有,需要解释主体去探究其真实;中国的解释学以汉字字形作为考据中心,以形义的统一为线索,注重现实人生,倾向政治伦理教化;西方解释学以语音为考证的核心,侧重语法的分析,着重阐释上帝的神意与理性的逻各斯之关系,宗教神学色彩浓重,且强调"圣灵感动",等等。这些差异的形成源于二者所处不同历史文化与学术背景等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136.
“经典”是民族精神文化流淌的坚实“河床”,对建构我们的精神世界具有强烈的典范意义.王阳明虽不完全以说经、解经方式展开自己的思想,其思想体系深处却仍然离不开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阳明以“良知”规定了经典诠释的价值和道德向度,并强调学者要“立志用功”、“种德养心”,时时“栽培灌溉”和“修剪繁枝”以扩充良知,造就完美的人格.这种生命成长的隐喻,使存载“圣人之学”的儒家经典充满了时代精神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7.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带来了城市情感贫乏,为摆脱传统城市文化的简单重复、丧失个性、边缘弱化,试图从现代城市文化的传承发展并重、层次品位提升的角度,深入探讨全球化时代"经典文化名城"建设的理论基础,为"经典文化名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8.
西方诠释学的东渐及其效应——洪汉鼎先生访谈(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洲:据您的了解,您认为西方诠释学在中国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请问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 洪汉鼎:我们最早接触诠释学的就是中国科学院哲学所编的《哲学泽丛》,早在1960和1970年代,它就发表了一些从苏联翻译的哲学论文,其中讲到了诠释学.广州大学有一位青年学者作了考证:在《哲学译丛》 1963年第9期刊登了由水羊木先生翻译的德国学者O.贝克尔所写的《艺术审美尺度的超验问题质疑:H.-G.卡达穆尔〈真实性和方法·哲学诠释学纲要〉》一文(卡达穆尔即伽达默尔),这应该是中国当代最早介绍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文章.注意啊,这是在1963年,也就是在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出版后才三年,我们就有介绍了.此后,在1970年代,《哲学译丛》陆续发表了一些翻译过来的苏联学者的文章,其中提到了解释学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所以说,引入解释学的年代可以上溯到1960年代.  相似文献   
139.
刚柔并济、礼乐相须、仁义相成、德刑相辅、宽猛相济、劳逸相参等命题,共同构成了《五经正义》礼仁之治施政方略的主要内容,相关政治范畴也构成阴阳互补、刚柔并济的关系。这就在维护尊卑贵贱的前提下,以张扬"仁义"的形式,囊括了包括刚克、猛政、严刑、役使在内的各种统治手段,并为政策选择上的灵活性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评说儒家的"仁政"、"合和"时,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否则就难免导出皮毛之论。  相似文献   
140.
刘俐俐 《南京社会科学》2012,(3):137-143,150
本文以我国文学经典问题域业已形成为基本判断,全面和历史性地梳理了其形成原因和过程,分析了问题域中诸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目前面临的研究困境等。籍此提出文学经典重读的问题,旨在从文学经典现象和重读主体实践活动角度,从该问题的界定、研究目的和重读对象的确定等基本方面做了交代。最后,提出文学经典重读问题需要置于现代与后现代相互交融的"思考和感觉方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