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惜时 《老人世界》2010,(7):12-14
“牛、外貌质朴而洒脱,性格倔犟而温顺,不藏奸不耍赖,勤奋踏实,勇于开拓,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牛,一生风餐露宿,仅以蒿草为食.别无所求,而对人类则无限地付出,把奉献洒满人间……”  相似文献   
32.
蒋锡昌的《老子校诂》可说是民国时期训校《老子》最高水平的总结性著作.其书融前代八十四种《老子》版本进行校勘,足见其校勘之广度.蒋氏的研究其实为我们重校王弼本《老子》提供了一个借鉴.蒋氏之训诂理路承自王念孙,多以汉魏古训为遵,探求文本原义,其训诂多平实可信.  相似文献   
33.
34.
郭良鋆 《南亚研究》2002,(1):65-68,84
《投身饲虎本生》在大乘佛教国家中 ,备受佛教信徒推崇。即使在南传佛教国家中 ,也广为佛教信徒们熟知。然后 ,这则本生故事在早期佛教巴利文经文中 ,却不见踪影。在巴利文《本生经》的五百四十七个本生故事中 ,许多属于舍身类的本生 ,大都为大乘佛教采纳沿用 ,例如 :《尸毗王剜眼施鹫缘》、《兔自烧身供养大仙缘》、《尸毗王救鸽命缘起》等。兴许 ,大乘佛教信徒们感到仅仅剜眼、烧身、割肉 ,还不够惨烈悲壮 ,于是又编撰这《投身饲虎》的本生 ,以示佛陀伟大的舍身精神 ,激起信徒们的崇敬和仰慕 ,叹之 ,愧之 ,从而尊佛如神 ,供奉膜拜。当然 ,…  相似文献   
35.
景教在中国的失败跟它在中国的传教方式密切相关。其失败原因之一在于 ,以阿罗本为代表的景教士在景教文典的翻译和传播景教的过程中过分依附于“三教”(尤其是佛教 ) ,致使其文化身份失落  相似文献   
36.
《左传》《公羊》《谷梁》三传记载的《春秋》经文互有异同,毛奇龄所著《春秋简书刊误》以《左传》记载的《春秋》经文为依据,对其中的人名、地名、文字不同之处做出了考正,订正了《公羊》《谷梁》所记载《春秋》经文不少失误之处。毛奇龄使用的考据学方法在《春秋》经传的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正>当代宗教必须面对的基本处境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因应现代性提出的挑战;二是如何面对其他宗教的存在与挑战。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出现,现代性对各大宗教的挑战的力度大为削弱,但在制度设计和理念倡导等方面仍对各大宗教构成持续的压力。而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宗教多样性出现在  相似文献   
38.
经文辩读通常是对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经典的平行比较,人们在其中发现:神圣的显现可能有不同方式,多元的声音也不会融为任何一种独白。但是,亚伯拉罕传统内部的经文辩读或许忽略了另一种丰富的资源,那就是基督教传教士对中国经典进行的翻译和注疏。通过理雅各这一翻译个案,特别是《圣经》之道与《道德经》之道的联系、《圣经》之虚己与《道德经》之虚用的联系,我们可以理解中西经文辩读的可能性及其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9.
藏族本教文化是典型的神灵文化,法师依托文本教义和繁复的仪程沟通人与神灵,引导民众敬事万物神灵,从而达到敬畏自然和引导民间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甘肃宕昌本教文化历史久远,由完整的神灵体系、与之相契合的繁复仪程及融入族群民众日常的宗教行为惯习等构成,有不同于核心藏区本教的独特传统。当地“本本”法师较为完整地保留并传承了与文本相辅而体系繁复的本教仪程,成为古代高原宗教文化东向发展和引领当地藏人精神世界的活态诠释。  相似文献   
40.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全以后,腊摩的名誉得以恢复。腊摩在发明创造和使用彝族古老文字活动中,有独特的功劳.在传诵经词积极因素,弘扬民族文化,从事民族民间文学、文艺创作等方面,有一定的贡献.重视腊摩和腊摩文化的研究,是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