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1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90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01.
10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校大学生受多种新媒体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其在虚拟世界的自我呈现和自我认同都表现出与传统方式相异的特点,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自我认同的建构遇到障碍.本研究在社会工作视域下在对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工作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对调查对象的表现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的自我认同建构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3.
“青年文化”具有“亚文化”属性,不仅仅指“青春叛逆”这一特质,在新媒体时代更涉及到“网络媒介”对“青年文化”的形塑。通过当代大学生阅读调查、网络使用习惯调查以及实际社交状况的深描,探讨青年群体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中不同的身份表达,可以发现当下“赛博空间”中的青年自我表征与现实身份认同的关系具有“自反性”,一方面“次元壁”的区隔显示出青年身份认同的焦虑,另一方面从“网络—现实”空间的二元对立中又生产出身份认同的路径,即通过“自我对抗”最终生产出青年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认为,美国要获得并维持网络空间霸权地位,必须遏制中国崛起。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Mearsheimer)的思想背离了中美关系的现实,却给我们分析中美网络关系开拓了新的分析途径。从进攻性现实主义角度分析中美在网络空间的关系,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中美如何管理网络空间安全关系。进攻性现实主义过分强调进攻性战略,而忽视规范、制度和国际组织的作用,显示了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对分析中美网络空间关系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7.
随着近年来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暴力事件频发,严重破坏了网络舆论环境。将QCA方法引入研究高传播力网络暴力事件存在的多元复杂因素及多重因果关系发现,相较“事件属性”,事件“传播属性”对网络暴力事件传播力的作用更关键。其中“算法助推”与“首发内容倾向性”是引发高传播力网络暴力事件的充分条件。除此之外,“事件叠加效应”与“是否存在谣言”分别作为“事件属性”与“传播属性”的关键变量与其他变量共同作用,导致网络暴力事件的高传播力。由双重属性条件组合作用生成的多种构型可知,网络暴力事件的应对还需多方协同,从而实现由内向外更加精准的治理。  相似文献   
108.
网络的开放性、跨国性决定了网络安全是全球性的难题。制定网络安全与犯罪公约,在全球范围内采取统一行动打击网络犯罪,不仅可以阻止网络威胁和网络攻击事件的发生,而且还能为国家及国际解决方案的形成提供必要的体系结构。全球网络安全与犯罪公约的内容应包括打击网络犯罪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网络安全文化建设、提高执法人员执法能力以及打击网络犯罪的合作机制等具体制度。各国应建立终身的、系统化的网络安全教育机制。公约应涵盖网络钓鱼、垃圾邮件、身份盗窃以及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的大规模、有组织的网络攻击等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执法机关在收集往来数据时,要履行严格的保密义务。在强化各国合作、追查网络犯罪的过程中,应尊重各国的主权。  相似文献   
109.
空间不是静止的存在,而是充满关系、博弈、竞争的一种存在.网络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成为一种新力量,成为人们日常活动、表达甚至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场域,不断解构和建构着人,影响着他人和社会,这迫使意识形态教育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跟进.90后大学生日常生活网络化给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教育提出新要求.高校要突破传统意识形态教育形式,结合网络空间特点创新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  相似文献   
110.
党外知识分子是目前我国知识分子队伍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行为影响深远,需要深入探究其政治认同问题.网络空间中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生发逻辑贯穿在政治观念来源、政治利益博弈、政治交往变化以及政治传播情境中,生发特质表现在专业性、指向性、公共性、批判性等方面,生发影响通过网络主体观念、网络社交媒体、网络舆论空间、网络公共领域体现出来.要从推进网络政治自觉、建构网络政治信任、维护网络政治权威、优化网络政治生态等方面增强网络空间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促进形成良好的网络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