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17篇 |
丛书文集 | 21篇 |
理论方法论 | 3篇 |
综合类 | 4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强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22(5):71-75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及战后签约活动中,传统的“夷狄”观念对清政府的影响随处可见。在战争进程中,清政府对英国的战与和,实际上是古代中原中央王朝对周边“夷狄”对策的翻版;而战后所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种观念的产物,用“羁縻”手法对英国等西方国家进行笼络,以达到它们不再侵拢中国海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论唐代中央政权对契丹、奚人地区的羁縻统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尼娜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6)
唐代曾在东北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置羁縻府州,其中最早设置的是契丹、奚人地区的松漠都督府与饶乐都督府。唐朝中央政权通过营州都督府、东夷都护府和平卢节度使对松漠、饶乐二羁縻都督府相继进行统辖和管理,负责抚慰、安置羁縻府州的部落;以武力维持边疆稳定与安全;管理二都督府对唐廷的朝贡以及与边地州县之间的经济活动。为了加强对契丹、奚人地区的统辖,唐朝曾一度对松漠、饶乐二羁縻都督府实行留宿卫、驻兵与和亲政策。唐朝设置羁縻府州以后,促进了契丹、奚人社会的发展进程,为其日后由部落联盟阶段直接向封建社会飞跃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钟银梅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1):43-46
羁縻政策是我国古代历朝统治者惯用的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唐代的统治者把这一政策推向高潮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羁縻府州制度是唐羁縻政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对唐中央政府和各少数民族都具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特殊意义。唐代的统治者在羁縻府州设置和治理中成功地把握了适时适地、机动灵活的原则,全方位地体现了“因俗而治”的基本宗旨,是唐灵活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之举,其合理内核颇有借鉴意义,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清朝对蒙古各部实施行政分割的意义在于 ,通过实行盟旗制度 ,把原来蒙古各部的分裂状况 ,用行政制度固定下来 ,从此统一蒙古的概念已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受各地将军节制的蒙古地方政权。原来部落人之间的血缘意识开始淡化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或者建立在共同的政治、经济、军事生活以及文化生活上的联合体开始解体 ,彼此间在实际利益和心理意识上出现隔阂和对立。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 ,因而有效地控制了蒙古各级官吏。通过划分牧地和制定各旗边界 ,把土地所有权收回国有。军队调动和指挥权在中央或中央派员 ,对外边界划分或边界谈判由中央派员主持。可见 ,清朝对蒙古地区的行政区划权、人事任免权、领土所有权。军事指挥权和对外联络权的控制 ,是通过制度转型 ,即通过实行札萨克制度 ,对蒙古地区实行行政分割而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营州都督府是唐前期东北边疆的最高军政机构,其所领城傍羁縻州数量随少数部族的归附与东北边疆的动荡存在着动态变化,营州都督府的级别也随着这一变化而经历了从上都督府到下都督府的变动。在唐王朝统御东北边疆诸族、管辖与控制东北边疆过程中,营州都督府的职官具有较强的军事特点。契丹叛唐后,营州都督府移治幽州的时间,应在神龙元年(705)。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营州都督府最后被平卢节度使府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从当代的行政管理学意义上着,马援在陇西执行的民族羁縻政策,在管理上有了质的突破.在岭南,"悉定郡县为令长也,"用拥护汉朝的骆越贵族和骆越族的平叛将领作为新设郡县的官吏,并且用汉朝法律予以约束.这实际上是民族羁縻制度的雏形,为后来最终形成一套严密、完善的民族羁庶制度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的历史充分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这项制度的实行,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各少数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和进步,边疆民族地区及各少数民族与内地和汉族之间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大大缩小了;各少数民族都能够在自治地方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并且有了平等地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力;全国各民族更加团结,国家空前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是因为新中国建立以来,这项制度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 相似文献
18.
潘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Z2):86-88
运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原理,对广西壮族地区改土归流历经几百年才得以完成之个中原因从封建农奴制、土司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唐春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6-61
宋初夔州路的少数民族,尤其是西南蕃纷纷前来朝贡。统治者控制这些地区主要采取赏赐朝贡、任用土官、夷汉异法、互市贸易等政策,同时也对少数民族加以约束、防范,限制他们朝贡人数规模,在周边地区保有一定威慑性的军事力量。自五代以来,夔州路少数民族地区不通中国的局面得以改变。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