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33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05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军事考古学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并与相关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军事考古学考古学、军事考古学与军事学、军事考古学与军事史、军事考古学与军事地理学、军事考古学与人类学、军事考古学与自然科学诸学科的关系进行相应讨论,旨在推动该学科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92.
本文通过对旧石器时代至西汉时期云贵高原与岭南考古学文化的对比研究,探讨二者之间早期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相似文献   
393.
古代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文化往来是由其特殊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两个半岛之间的文化往来至迟发生在距今7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从最早的辽东半岛文化向胶东半岛微弱的输出,转变为距今6000年以降的胶东半岛文化向辽东半岛的输出,胶东半岛文化最终取代了辽东半岛的土著文化。汉武帝时期郡县制在辽东真正确立以后,地近胶东半岛的辽东半岛地区最早接受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从而使辽东半岛经济、文化在东北地区处于领先的地位。两汉之际和东汉后期,儒家等思想和文化在辽东半岛得以进一步传播,辽东半岛与中原地区文化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394.
军事考古学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其基本理论来源于考古学的相关理论,并吸纳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相关理论诸如系统论、中层理论、场域理论、历史想象理论等理论思想;研究方法得益于考古学基本方法的发展成熟,如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与文化因素分析等。作为一支新兴学科,军事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构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95.
段丽波 《学术探索》2007,(3):109-116
文章从考古学文化的视角对濮、越进行了探讨,认为濮、越是源于不同地域、不同原始文化的两个不同的古代族群。后由于历史原因,濮人不断向西、南、西南迁徙,到达了我国西南地区,与部分越人错居杂处,魏晋以后濮、越皆被称为僚,最后越人发展成为今天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各族,而濮人除部分融合于越系、氐羌系民族外,其中的一部分演变为现代的仡佬族。  相似文献   
396.
徐杰舜 《民族论坛》2012,(12):39-44
<正>徐杰舜(以下简称徐):汪教授,非常欢迎您到我们中南民族大学出席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您是我们的前辈。您今年高寿?汪宁生教授(以下简称汪):76。徐:您比我差不多整整大了一圈。我64还不到,63。汪:年轻有为。徐:年轻是不能讲了,追逐你们而去。趁您来武汉的机会,又恰逢天高气爽的时候,想向读者们介绍一下汪教授您几十年来的治学。因为像我们这样  相似文献   
397.
民族考古学是我国现代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本文对民族考古学的定义、理论及方法等问题作了阐述,认为民族考古学的任务是研究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并运用民族志资料,采用类比和验证方法,构建某一特定地区由考古学文化所展现的具体群体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民族考古学产生的理论前提是文化人类学理论中的新进化论。  相似文献   
398.
从旧石器时代到汉代,越南北部文化经历了萌芽、缓慢发展、快速发展、兴盛、统一到融入中华文化圈的演进过程,人类特征也经历了从澳大利亚人种到蒙古人种与澳大利亚人种的混种、最后出现与现代越人相似的蒙古人种特征的演进过程.本地与外来文化及族群的长期融合与发展,最终形成了现代越族.  相似文献   
399.
汤雪灏 《天府新论》2021,(4):151-159
晚近十年以来的立体电影复兴,使电影的立体化制作成为一种潮流,但是与电影史上历次的短暂热潮一样,立体电影依旧没能建构起自身身份的合法性。在媒介考古学方法的指引下,可以发现,在“前电影”时期立体视觉就已经开始了活动影像的尝试,但诸多原因使得第三维度的视觉体验始终没能正式地介入电影演化的进程。在叙事电影再次走向终结的数字时代,立体影像与其所带来的吸引力、触感知觉与惊颤体验或许是其生成自身语言特质的重要指示,立体电影也将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演化中的电影语言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4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