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6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276篇
劳动科学   27篇
民族学   140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2859篇
理论方法论   590篇
综合类   4353篇
社会学   341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529篇
  2011年   612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570篇
  2008年   635篇
  2007年   563篇
  2006年   497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414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作为市场退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法人破产制度迫切需要完善。本文对其中的债权人会议所涉及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论述。一是从经济学角度说明债权人会议的权力机构地位;二是债权人会议主席委员会的制度设计;三是债权人会议职权的完善。  相似文献   
992.
卢卡奇“总体”范畴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构成对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的主要立脚点,而且由之引申出对马克思哲学重新加以阐释的基本路向。虽说《历史与阶级意识》对总体范畴的解说主要被理解为方法论性质的,但事实上该范畴正是将根本问题引向了存在论的深处。就此而言,卢卡奇有其独特的理论成就与贡献,但其总体范畴的存在论基础归根到底仍然是黑格尔主义的:“总体”的辩证法作为“最根本的相互作用”未能最终突破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并且仍然滞留于范畴论路向的局限性之中。  相似文献   
993.
蒲若茜 《学术研究》2005,(7):125-128
西方后殖民理论家及作家在其言说和写作的反本质主义文化立场,与西方20世纪以来的后现代主体观一脉相承,与他们离散、迁徙的经历和西方教育背景密切相关。这种反本质主义立场固然有其先进性,但在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当下,我们对之应持有一定的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994.
标榜崇尚自由主义的当代西方世界在公共领域中的国家权力却在异化性地扩张,这种扩张是通过技术规则的“软性专制”形式包括管理的形式化、官僚科层化、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化以及对自由个人主义的社群主义的持续性批判等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5.
新区域主义已经成为东亚地区一种重要的理论与社会建构。新区域主义的开放性等特点适应东亚地区的安全现状,同时东亚的安全形势也为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新区域主义理念的指导下,有助于将带有冲突性质的国家间关系的“安全复合体”转变为具有合作性质的“安全共同体”。本文试图从新区域主义的视角探讨建构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6.
简述了归纳法和归纳问题,指出了波普尔反归纳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提出了归纳和演绎具有对称性、证实与证伪具有一致性的观点,并认为,尽管归纳逻辑难以表证,但归纳法始终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真理的基本方法,归纳得出的结论同样需要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997.
我们怎样理解世界(即我们形而上学的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怎样对待世界。而我们怎样对待世界构成了我们的基本形态,这个形态影响着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我们的整个文化也来源于此。本文区分了三种基本形态:第一种是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前物质主义社会或传统社会的形态,这是一种诉求的形态,即从超自然的资源中寻求帮助;第二种是物质主义社会或现代社会抑或非宗教社会的形态,这是一种工具主义形态,它主张按照人类的需要来主宰、统治和重塑世界;第三种是未来的(即将来的)后物质主义社会的形态,这些社会是后宗教的,但不是后精神的,它们的形态是让世界按照其本性自然发展,进一步说,是在人类意愿和非人类生命意愿之间寻找一种创造性的协同,参照道家的“无为”观点可以很好地阐述这种协同。  相似文献   
998.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精神世界日益陷入困惑和迷茫,传统价值体系的解构留给我们思考的是现代社会价值平等的基础是什么? 这一问题的背后隐含着这样一个回答:当事物的差异性得到过分的尊重时,一种根本的意义就会隐匿,即现代社会失落了能够给人类存在赋予意义的合理的精神基础。这一失落的原因是什么? 以及人类如何去重新建立这一基础? 本文从社会历史现实的角度作了分析并从回溯文化传统的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9.
郭斌 《社科纵横》2005,20(1):106
文章探讨了建筑创新与继承传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人身保险可保利益具有独特性:一般没有量的规定;定性采取利益主义和同意主义兼顾的折衷主义;仅针对投保人;体现于订立保险合同之时。世界各国人身保险利益定性或采取利益主义、或采取同意主义,可保利益可同时针对投保人与利益人,也可在保单有效期内自动终结。鉴于我国人身保险可保利益有关法规规定与实际操作相互矛盾,无法防范道德风险,且可保利益限制投保人的范围不利于寿险业的发展;建议我国人身保险可保利益定性采取更为合理的同意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