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22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333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36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行业停摆,供求关系失衡,致使市场失灵。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干预措施,维护了社会稳定、保护了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体现了经济法的秩序、效率、公平和正义的价值目标。但是有的政策措施却事与愿违,与经济法的价值目标背道而驰。为此,建构利益表达整合机制和有限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出促进利益表达、规范政府行为、转变社会治理模式三方面的实践路径,为国家干预能更好地实现经济法的价值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许嘉珊 《职业》2021,(4):24-25
本文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就业趋势,针对新形势、新变化,提出做好技工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24.
25.
抗疫人民力量,本质上是遵规守纪、服从大局的政治力量,是负重逆行、勇赴国难的道义力量,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力量。抗疫人民力量,源于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榜样的诚心感动,对中国社会制度的政治自信,对中国社会治理能力的高度信任,对中华道义传统的纯朴坚守,在抗疫过程中具有助力抗疫决策的成功落实、抗疫物资的有效供给、全民抗疫的团结协作、抗疫战争的全面胜利等重要作用。抗疫人民力量既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凭借,也是疫后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民力量。  相似文献   
26.
“新冠肺炎”对我国国计民生造成重大影响,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在疫情期间肩负着维护生产稳定与职工健康的责任。宣传工作是国企运行的重要保障。文章认为,疫情期间国企宣传工作面临着职工对疫情过度担忧以及信息过载的困难与挑战,需要将“站稳立场守党性”“立足自身有特性”“风险沟通缓焦虑”“内外联动鼓干劲”作为疫情期间国企宣传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27.
高睿  徐玲  陈松  林潇 《调研世界》2022,(6):62-71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外生冲击事件,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589家中国上市企业相关数据,依据产权性质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作为调节因子,深入考察在突发事件冲击下预防动机、交易动机影响企业现金持有的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以及非常态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特殊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会减弱预防动机和交易动机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程度;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预防动机影响效应具有调节作用,而在交易动机上不明显;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对现金持有预防动机的影响效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且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严重的地区更为凸显,而这种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中并不显著。因此,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企业应及时调整现金管理策略,在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现金持有决策,推动社会责任履行常态化,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8.
29.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巩固疫情防控的主体地位、奠定认同基础、提供集体依托等。疫情之下挑战重重,要明晰疫情应对中的制度优势,坚持从党的统一领导、全民参与、舆论引导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疫情防控中的“巍峨长城”,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疫”。  相似文献   
30.
社会治理效能关乎国家治理效能乃至现代化进程。在疫情防控上,我国社会治理各主体积极应对,国家力量积极统筹,市场力量、公共服务系统与多层次社会力量也参与其中,取得了出色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资源调配不公、参与秩序紊乱等治理效率不足的现象,社会治理的“效”与“能”存在差异。这一现象实则为我国制度优势保证了治理总体有效,而突发事件的特性与社会治理主体能力不足导致了治理出现局部偏差,需要遵循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的思维理路,实现“效”“能”并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