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1.
索尔·贝娄以一个人道主义者悲天悯人的胸怀揭示出美国社会混乱不堪的精神局面,并将其精神危机的表现分为自我本质的危机、人道主义的危机和精神文化的危机。他认为美国社会是一个异化的世界,其异化的内容包括人的异化和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人的异化又可分为丧失人格者、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疯狂者、古怪孤僻者。在精神的荒原上,在异化的世界里,贝娄笔下正直敏感的主人公处境是痛苦尴尬的,他们的生存状态呈现出孤独、受难及荒谬的特征。为了战胜异己的力量,为了获得真实自由的存在,贝娄小说的主人公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对抗。按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分析,可将之理解为“自为存在”与“自在存在”的对抗在此过程中,他们是失败者,也是胜利者。  相似文献   
112.
113.
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范畴,关键在于把握实践的世界观意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集中体现在世界的二重化上.世界的二重化首先体现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实践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过程中,又同时形成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实践同样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4.
115.
本文试图对长期以来支配思想史研究的"集体无意识"观念进行反思,以促进思想史研究从自在走向自为,促进民族的理性自觉和理性的成熟发展.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一是通过对思想家如何从自我崇拜走向圣王崇拜和自我沦丧的反思,揭示"认识你自己"的真正哲学内涵及其对思想史研究的意义;二是通过对传统的阶级划分标准是否切合中国社会史和思想史研究实际的反思,揭示泰汉以后中国社会关系的真正性质、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对思想史发展的影响;三是通过对思想家如何以多元论消解一元论、又如何不自觉地陷入文化相对主义的反思,揭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应该达到怎样的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16.
存在主义者认为,存在的基本方式和基本构成分两种:"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自为"的存在和"自在"的存在是一种不可分离的关系,形成了世界的存在,"只有在有了自在方时,才造出自为的热情"。亨利.詹姆斯在其重要作品《专使》中,以其生动的叙述阐释了上述存在主义哲学观,并使这个小说文本因在思想内容方面所反映的超越时代的"存在主义思想"而备受处在孤独和观望中的现代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7.
在康德哲学中,自在之物既有先验观念论的含义,也有超验实在论的含义,两种含义分别代表了康德进行理性批判的不同立场。胡塞尔将这两种立场纳入自然主义态度和现象学态度的对立之中,并主张通过现象学的反思将康德的先验观念论彻底化,同时消解了康德哲学中自在之物的超验实在论设定。  相似文献   
118.
论前人对庄子"逍遥"的不同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庄子》内七篇中 ,《逍遥游》是极为重要的一篇。但前人对庄子《逍遥游》意旨的理解 ,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玄学“各适其性”之思想解释 ;二是用佛、老的“空无”思想理解 ;其三是用儒家思想解释 ,认为体现了“自在快适”的人生境界。这些解释表现了前人对庄子“逍遥”的理解以及与庄子本意的差别。这种差别的产生 ,一是由庄子独特的表达思想的方式和在庄子思想中存在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造成的 ;二是因为解释主体所处时代及主体因素的不同 ,导致了前人对庄子“逍遥”理解的差异。所以 ,比较前人对庄子“逍遥”的不同理解 ,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古代思想的发展及存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9.
盈俐 《学术研究》2022,(6):16-22
恩格斯数十年一直坚持批判康德的自在之物不可知论断。该论断是康德先验哲学的核心命题。它所蕴含的矛盾和多种发展方向,既是我们正确解答哲学基本问题的关键,也是恩格斯展示德国古典哲学之出路的一个典型案例。康德坚持自在之物论断的原因,一是他误解了时间和空间范畴的来源;二是他不理解行动对认识的本源性意义;三是他将方法论上的自我中心困境默认为人类认识本身的困境。恩格斯诉诸实验和工业等实践活动对自在之物论断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恩格斯的批判遭到了马赫主义者切尔诺夫的攻击,也受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的误解。列宁对切尔诺夫的有力反击和卢卡奇的自我检讨都进一步确证了恩格斯自在之物批判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20.
现代文明使人类成功摆脱对“自然环境”的恐惧,进入了相对的“自由生存”阶段。但人类迅速滑入另一个极端——“疯狂生存”,欲望得不到满足感到痛苦,得到满足又感到空虚,人类的心灵始终躁动不安,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现代人应如何“自由生存”?如何走出“疯狂生活”的困境?与作家福克纳希冀用传统美德来拯救现代人的思路不同,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鞭挞了以“假模假式”为核心的疯狂生存方式,向我们勾画了一种“自为自在”的生存方式,启示了另一种自由生活情调的重要性。塞林格比福克纳看得更远,他从东西哲学的交融中获得灵感,向现代人展示通向自由、美好、幸福生活图景应当遵循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