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叔本华将康德的“自在之物”原创性地解读为他的“意志” ,发动了西方哲学史上又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传统意义上“意志”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一直是主体性的和隶属于现象界的 ,从未有人将其尊为终极的本体 ;叔本华大胆地向这一约定俗成的语义挑战 ,将一个主体的和现象的意志擢升为客体性的和本体性的自在意志。本文展示了叔本华的意志本体论的创建方式 ,即从“身体”出发对自在意志的追询策略 ,为理解其整个哲学体系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42.
赵倩 《社区》2005,(10):48-49
哈奇今年20岁。每个月的25日,无论多忙,他都会抽时间到离家不远的街边,独自在那里默默地静坐。这习惯已坚持了6年。原来,6年前的12月25日,哈奇和朋友郝君在看完电影回家时,突然从背后开来一辆失控的大货车,反应快捷的郝君一把推开哈奇,自己却被大货车撞出十几米,当场身亡。“如果不是为救自己,郝君绝对不会死。”6年来,哈奇总是被郝君的死折磨着,至今不能解脱……事件回放:脑子一片空白走进《心理访谈》演播室的哈奇,回忆起6年前的那个下午:他和朋友郝君看完电影,在路边慢慢走着。天有点黑了,走在前面的哈奇听见后面有车的声音。这时,他突然…  相似文献   
43.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是全球化运动的客观产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及提法都由来已久,但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逻辑提升和体系化构建,并使之成为指导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参与全球治理的核心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中国全球治理实践中不断由理论转化为现实,重塑了国际秩序与世界发展新态势,也使人类超越了从前各种自然性或自在性的共同体,走向一种更具开放性、自主性、建构性与自为性的新型共同体,尽可能自由自觉地把握自身命运。  相似文献   
44.
45.
有些人只要听到"实用主义"这个词就议论纷纷。对于任何事物在没有看清楚他的真实面目之前就下的评论都属于盲目武断。我认为首先要弄清楚"实用主义"到底是什么东西,到底在说什么之后,再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也不迟。实用主义一直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揭示其思想界限。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以杜威哲学为重要参照,来澄清"实用主义"的基本内容,把"实用主义"本身解释清楚之后再做出适当的分析和自己的评价。文章试图在进行实用主义和传统哲学的对照中去发现实用主义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46.
生活中有些人常有这样的感受:平时忙于工作的时候身体感觉挺好,可是到了节假日一闲下来,反倒觉得身体不舒服,甚至出现这样那样的病症。生意人、职场人中有此现象的更多,平日处理各种各样繁杂的事务倒不觉得累,闲下来去度个假什么的倒觉得不自在了。于是有人戏称这是"劳碌命",便停止休息去忙工作。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劳碌命",而是人体的内在环境发生了改变。现代社会由于工业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活动形  相似文献   
47.
社工在哪儿 在电影《大话西游降魔篇》里,猴精质问陈玄奘:"什么是佛?你不是信佛吗?你的佛怎么不来救你?"玄奘无语,只因"佛"自在人心.这好似被问及什么是社工,相信每个社工都有这般不知如何回应的境况. 在电影中,除了陈玄奘,还有很多驱魔人,他们站在不同立场去消灭妖怪.有人为名,有人为利,有人为天下苍生.  相似文献   
48.
实践哲学的根本性问题,在于确立规范性的来源、道德的基础.对于康德而言,人之所以道德.是因为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而这种尊重的基础就是人的尊严.从"人是目的"命题切入,可以看到康德关于人的尊严基础的思想.在对人性公式的讨论中,康德首先指出除了人格中的人性以外,其他的目的都不具有普遍有效性.其价值都是相对的;他通过排除法说明,如果自在目的存在的话,它只能是人格中的人性.然后,康德通过他所说的分析方法,或由果及因的回溯性的方法,说明只有最高的客观目的,亦即自在目的,才能使义务和道德得以可能,而道德和义务的存在,说明了人格中的人性就是自在目的.  相似文献   
49.
关于黑格尔辩证思维的研究,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怎样描述这种思维方式,而在于反思矛盾的真实意义及其得以转化的条件:即黑格尔辩证思维得以可能的前提。黑格尔设定了辩证思维的载体"自在自为"的存在。通过对这一"前提"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隐含在辩证思维中有一个潜在的逻辑,这种从潜在走向显明源于黑格尔的另外一个设定:他者。因此,辩证逻辑由概念的自我规定转向了概念之间的相互规定。这个概念之间的相互规定关系就是黑格尔辩证思维得以可能的前提——内在关系的逻辑。  相似文献   
50.
物质和相互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有物质就有相互作用,在自然力的作用下,物质总会凝聚成自在实体,这是不需要人参与的自然过程,人参与的过程即是自在实体转化为现象实体的过程. "自在实体"与老子的"道"或"无"属同类概念,但比"道" 、"无"概念精细.道可道,非常道.现象实体是可道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