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19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38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文学作品的内容、意义以及作家对待人物、世界的看法、态度、发现等往往流溢、呈示在作品形式结构上。莫言作品形式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复调”与“对话”如同一种肉体的肌理普遍分布在他的作品中,同时在整体上,他的作品常常采取了“对话”的结构方式。这是莫言作品蕴藏的生命主体精神在作品形态上的一种“全息”式表征。  相似文献   
102.
中国的脊梁     
吴洪群 《老年人》2013,(1):14-14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读者想到他的作品大多是《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等,但我想到的却是他的《天堂蒜薹之歌》。十多年前我偶然淘到这部小说,读得荡气回肠,至今不忘。  相似文献   
103.
莫言作品总是从基于身体的感受性出发的。“肉体与生命主体精神”的共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莫言的作品竭力从虚幻的语言与意识形态的不实的天空沉落到坚实的肉体生命的大地上.揭示出一个个生命主体的精神泉源。这是莫言作品生命力的真正所在。而“身体化”、“感官化”、“感性”、“感觉”等只不过是它的一种表面征象。道在肉身。道成肉身。这是莫言小说给我们的一个启示。  相似文献   
104.
魔幻现实主义是莫言与拉什迪作品的显著特色之一.莫言与拉什迪对文学想象力与现实之间关系看法相似:他们主张以夸张荒诞的想象力同现实世界的冷漠与残酷分庭抵对.虽然作品风格相同,二者在不同读者群中的反映截然不同,作家本人与作品的命运也迥异.文章试从莫言与拉什迪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入手,对比二者成功的一些共同因素,同时分析莫言与拉什迪作品风格相似、读者反映与作品命运却大相径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5.
莫言的《蛙》的审美形式主要体现为复调,多种话语交集冲突与对话,具有混沌繁复、难以把握的特点。书信体文体形式设置了对话语境,间离原则使现实陌生化,戏仿与狂欢的语体造成严肃与戏谑的混通,叙事视角的自由变化造成多种声音的回响,这些共同促成了复调的形成。众声喧哗的复调揭示出现实的荒诞与存在的悖论。  相似文献   
106.
《南都学坛》2015,(6):43-46
莫言从儿时在故乡聆听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到创建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向世人呈现了自己曲折、复杂的创作历程,实现了继承、借鉴后的创新,揭示了他与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之间的师承关系。莫言通过向蒲松龄学习,开始自觉继承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在汲取《聊斋志异》创作资源的同时,在小说中加大魔幻叙事的比重,注重艺术的转化力与创造力,通过中国式的魔幻叙事,创作了一个又一个当代文化寓言,并在汲取诸多"现代"元素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莫言说的"讲故事的人"考察其创作与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关系,莫言的小说其实同后者一样,延续了民间的艺术创作道路并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化色彩。从本地到本土,莫言的经验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07.
温伟 《理论界》2007,(5):173-175
莫言与福克纳这对跨越时空的小说大家在文学准备期,同样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培育了他们对文学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审美力;同样如饥似渴地广泛阅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知识储备;同样借助创作改变现状从而实现人生抱负的内在动因,促使他们走向渐趋成功的文学之途。  相似文献   
108.
意识流是最先来到当代文坛的西方现代派文学潮流之一,它成功地参与了新时期小说的艺术实践。莫言是20世纪80年代文坛出现的一颗新星,他成功的原因之一便是他创造性地吸收了西方现代派表现艺术,其中特别重要的就包括意识流。莫言在他意识流笔法较为明显的作品里,将对人的意识挖掘与生命感觉连结在一起,从而发现了“人”的本真感受,发现了生命感觉之于生命的意义。而这一发现恰是新时期小说对“人”的真正的发现,是新时期小说认识“人”、表现“人”的真正开始。  相似文献   
109.
对人类兽性行为的书写是莫言作品的重要特征。从《红高粱》中活剥人皮的灵巧技艺,到《二姑随后就到》中四十八种刑罚的名目繁多,再到《檀香刑》中"阎王闩"、"檀香刑"的复杂、精巧,莫言把人类兽行演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要展现的是关于生命的悲剧,让人们从灵魂深处发出对兽行的恐惧、拒斥的同时,向兽行的发出点逼近、追问。人类来自动物性遗留的兽性因子使本身带有一定的嗜血性,但这并不足以使之发出如此凶残行为。从人类兽行心理的深层文化成因分析表明:纪律、荣誉、权力等因素是使嗜血性发生异化的根源所在。由此可见,莫言作品中人类兽性行为的文化指向在于人类文明中的不合理元素。  相似文献   
110.
莫言笔下的高密世界既具有浓烈的色彩,又充满奇幻的声音。莫言主要从现实与想象两个不同维度建构高密世界的色彩与声音。以红色为主体,以绿、白、黑、紫、黄等为辅的色彩谱系组成了莫言笔下的色彩高密。虚实结合、主客交融是莫言色彩修辞的主要方式。莫言小说中的声音主要来自自然物象、民间音乐和人为声响。色彩与声音在制造视听盛宴的同时,也具有建构文本的叙事功能。莫言小说中的色彩常常超越其本身的视觉效应,具有深化主题、塑造人物、渲染环境的叙事功能。莫言早期小说中的声音多用来表现人物心理、渲染环境氛围、增强语言表现力,后期则已明显超越外在表情达意的符号功能而具有内在结构文本的叙事功能。从初期对声音与色彩的并重,到后来更多关注声音,体现了莫言对声音叙事功能的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