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57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72篇
理论方法论   91篇
综合类   1300篇
社会学   55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1.
自20世纪中叶开始形成的后现代城市美学已经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潜在的理论体系,对当代城市学和城市设计实践影响深刻.但目前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和显性的理论构形与表述尚在开山中.本文对后现代城市美学的范畴系统,以游戏城市范畴系、栖居城市(存在空间)范畴系、拼贴城市(存在时间)范畴系、意象城市范畴系、生态城市范畴系分类进行研究分析.后现代城市美学的范畴系统体现了后现代城市的价值取向,其涉及面相当广阔,但焦点主要不集中在城市表观的形式美或功能价值,而是城市的存在性的美,强调审美的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112.
德育本质是德育理论研究的首要问题,对德育本质研究进行适时的反思,既有利于德育本质理论的建构与发展,又有利于德育活动有效性的提高。目前,我国主要存在“转化与培养论”、“超越论”、“理性与自由论”、“沟通与交往论”、“建构与整合论”、“生活方式论”等六大德育本质观,德育本质研究呈现研究主题的“回归”与研究范畴的“泛化”、研究维度的多元与研究路径的多样、本质观的趋同与对方法论的自觉关注等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3.
韩非政治哲学发挥并坚守了彻底的君主本位观,并以此构建自己的政治理论体系,在关于法、公与私、忠与奸等范畴上展现出了其独特的思想理念。韩非将这些思想理念作了面向现实的延伸,形成了君主独裁、强权为政、重农轻商和文化专制等治国设定,进而把中国传统政治引向了权势为尊的非理性之路。  相似文献   
114.
二元对立中,对立的两项总是不对称,这个现象很早就被人注意到。钱锺书《管锥编.老子王弼注》论卷中有长文,其中引魏源《古微堂集》:天下物无独必有对,而又谓两高不可重,两大不可容,两贵不可双,两势不可同,重容双同,必争其功。何耶?有对之中,必一正一副。钱锺书评论魏源这段话,指出此为  相似文献   
115.
方式副词是副词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本文从从方式副词与其他副词的差异中重新考察分析方式副词的词类地位,方式副词是一个由虚到实的连续统,是按照分布划分的原型范畴,是对动词的精细化要求。  相似文献   
116.
为了解决健康旅游相关概念范畴内涵不清、逻辑关系混乱的问题,推进健康旅游的理论研究,有必要梳理了健康旅游相关概念范畴的研究,依据范畴论,立足于旅游活动的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结合文化传统、现实选择、应用主体、泛化收缩等,探索性建立健康旅游概念体系、概念范式。  相似文献   
117.
“寒”“冷”词义辩证发展的认知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域形容词“寒”与“冷”,在词义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彼消此长,互动互补,形成了各具特色、表情丰富的词义系统,发挥了同中有异的表达功能。从感知突出、范畴典型性、认知隐喻性三个认知角度,可以考察这一格局形成的认知动力。  相似文献   
118.
休谟对于因果观念的质疑表明,传统形而上学试图从自明的天赋观念出发,按照理性早已拥有的原则来分析地推导出关于经验世界的知识是不可能的。由于其来源上的主观性,因果观念的运用不可能像唯理论者所宣称的那样具有客观的普遍必然性,而只具有主观的有效性。康德关于范畴的先验演绎就在于为经验知识的客观性,即其普遍必然性寻找根据,通过证明概念对于经验的先在性来捍卫理性的权威。由于康德为了避免范畴的跨界使用而导致的幻相,仅仅将自我意识(思维)限制在主观领域,自我意识作为一种反思意识自身却是缺乏反思的,因而没有看到思维与存在所具有的同一性。这表明了康德的整个先验观念论构想所具有的限度与不足,正是由此出发,德国观念论踏上了通往思有统一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9.
“非常X”最典型的用法是用于包含时间性的抽象名词。“非常X”也存在着去范畴化现象,具体表现为,由时间性的抽象名词到不具时间性的抽象名词.由抽象事物名词到具体事物名词,由表事名词到表人名词,由名词到动词。“非常X”的去范畴化的修辞动因主要有隐喻和转喻两种。  相似文献   
120.
范畴理论是作为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的核心,亚里士多德是这一理论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是关于是者的一般讨论,体现着逻辑学、知识学和是态学的统一,并且前两者又都奠基在是态学之上。由于诸范畴都是最高的属,对之只能进行列举,但列举不是随意的,而是体现了某种内在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