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57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72篇
理论方法论   91篇
综合类   1300篇
社会学   55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社科纵横》2017,(2):32-38
修辞表达上,"中国梦"从物理、地理、心理空间等维度,合理地将地理中国、文化中国、心理中国与其他国家、民族的空间区域做了合理切分。"中国梦"既统摄今天的中国,对内引导社会实现更加强大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组织;同时,对外传播中华文明,实现当代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合理辐射,影响转型中的世界。"中国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其表达大众化,内隐相应的修辞逻辑与政治逻辑,并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中国梦"的社会效应与其可能的理论张力构成逻辑关联。理论张力越是趋于至大,其内蕴的社会效应也随之趋向更大。  相似文献   
62.
"健"作为文学批评术语出现于汉魏时期,自钟嵘《诗品》开始,原本专论文章的"健"被引入诗歌批评中。至宋代,"健"成为诗学常用术语和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其诗学意义在宋代得到了集中诠释。以"健"论诗显示了宋人诗文相通的文学观念,是"以文为诗"创作倾向在诗学批评领域的反映。以"健"论诗的流行有其深刻的儒学思想文化背景,是《周易》倡导的"健"美及其代表的道德人格精神在文学领域的体现,同时也是宋人学杜、尊杜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63.
刘勰创作目的,首先在于通过"言为文之用心",实现儒家人生三不朽价值;其次,通过《文心雕龙》的著述,纠正齐梁文章创作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再次,在于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正"本"清"源"。因此,《原道》乃为作家进行正确地创作立一大本源,亦即为文章创作寻找哲学上的理据。《征圣》是为了"师乎圣"的,也就是要求从创作主体上学习圣人为文之精神与为文之法的;而《宗经》是就创作实践立意的,确立了文章的风格特色与论文的最高准则;《正纬》提出"芟夷谲诡,采其雕蔚"的文章流变思想;《变骚》从文章流变的角度,提出要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坠其实",才能防止文章发展流变中的"浮诡"、"讹滥"文弊发生,使得此后的创作步入正确之路。  相似文献   
64.
王铚著述考     
王铚是南宋初年重要的学者、史学家,一生著述甚丰,其中《默记》和《国老谈苑》不仅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也是今天研究宋代文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根据现存史料,对王经现存7部著述,17部失传著述,5部曾被认为是王铚所作的“伪书”逐一进行考证,又对照《全宋文》和《全宋诗》,辑得佚文8篇,佚诗5首.这些著述及诗文作品,较好地反映出王铚的思想,也是王铚学术及我国南宋文化学研究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65.
会话幽默的心理机制和认知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话幽默中降格和升格两种心理预设机制 ,进而从语言变异的角度举例说明了其最为常见的语言表现形式 ,最后从范畴化和概念化的角度分析了会话幽默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66.
我国以往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照搬前苏联教科书的观点,把商品的使用价值仅仅归结为自然属性,从而将其排除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之外。该文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马克思关于商品使用价值二重性的思想,明确其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以拓展它对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起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喻云涛  张丽娃 《学术探索》2001,(Z1):128-130
在中国美学史上,"气"经历了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气"既是一个哲学范畴,也是一个美学范畴,中国的哲学与艺术在"气"的范畴认识里得到了高度的同一.美学元气论是中西美学的一个显著区别点.  相似文献   
68.
"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首先从人类学意义上讨论了"地域文化"的基本概念,认为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不同地域内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不同,便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其中,体现群体人格的深层次文化是判断地域文化差异性的主要依据之一.其次,从研究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出发,讨论了地域文化的学科分类和研究方法,认为地域文化研究应当属于人文地理学范畴,它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文化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边缘学科.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既要涉及文化学的方法,又要借助地理学的手段.  相似文献   
69.
曹顺庆  王超 《中州学刊》2008,1(2):227-234
"五四"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西方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进行的,具体而言,主要经历了.学科化"、"体系化"、"范畴化"三条西化之路.要使中国古代文论从"失语症"中解脱出来,必须经过四个步骤第一.承认中国文论较之西方诗学的异质性和话语独立性,避免"以西释中"或"以中注西"的倾向;第二,在"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个命题中进入"古今对话"的现代阐释性理论视域;第三,在"古今融会"的同时进行"中西化合".以中国文论的话语规则为本,融和或化用西方的理论资源,最终达到中西跨文明对话语境下的"中国化"研究.在承认中西方文论异质性因素的前提下,进行跨文明对话,中西文论思想的交流、互补和超越,最终达到"中西化合"的无垠之境  相似文献   
70.
回文语言的独特性,绝妙的文字驾驭,是其它修辞所无法比拟的。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回文的语义范畴,认为回文语义存在一定非范畴化特征,即在语义上表现为范畴成员逆向对称重叠的并列组合关系;句法上,范畴成员位置移动,突破了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的常规限制,使得回文的后部分语义发生非范畴化变异;语境上,在认知参照点的作用下,回文的前后部分语义关系可能相似而形成统一关系,也可能相反而产生对立关系。这种关系使得回文语义发生非范畴化变异,在语用功能上违背了常规语言关系的限制,从而实现回文前景化语言的震撼性修辞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